越嶲羌起义
东汉元初四年(117),赵嶲羌、夷因“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侵犯蛮夷”,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夷羌起兵,杀遂久(今云南丽江)令,永昌、益州及蜀郡羌夷响应,众至10余万,破20余县,杀长吏,焚邑郭。诏益州刺史张乔、从事杨竦击之,以诏书告谕3郡,征招武士,破封离军,斩3万余,封离惧,遂斩其同谋渠帅,归降,其余36种亦降附,起义失败。
东汉元初四年(117),赵嶲羌、夷因“郡县赋敛烦数”,“长吏奸猾,侵犯蛮夷”,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夷羌起兵,杀遂久(今云南丽江)令,永昌、益州及蜀郡羌夷响应,众至10余万,破20余县,杀长吏,焚邑郭。诏益州刺史张乔、从事杨竦击之,以诏书告谕3郡,征招武士,破封离军,斩3万余,封离惧,遂斩其同谋渠帅,归降,其余36种亦降附,起义失败。
991—1063辽后族。字挞不衍,小字陈留。契丹族。为辽圣宗钦爱皇后弟,兴宗仁懿皇后叔。圣宗时,以戚属入仕。开泰初年,为小将军。太平元年(1021),加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太保。赐名孝友。兴宗时,重熙元
西夏党项军事单位。各首领所将之种落兵为1溜,8溜为1头项。
傈僳语音译,或称“旺扒时”,意为“鱼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鱼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捕鱼,故名。鱼氏族成员把“鱼”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象征。至现代,随着汉文化
十六国时期西秦都城。见“苑川”(1343页)。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
见“如瓦”(936页)。
部分瑶族自称。他称“背陇瑶”。分布于广西凌云、巴马、田林、凤山、东兰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qazi音译,意为根据伊斯兰教法进行审判的法官,由伊斯兰教人士专任。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哈滋伯克、哈子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办理一切刑名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
见“和卓沙迪”(1449页)。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