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乃姆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一般无固定程式。可以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也可三、五人同舞。当乐曲奏响时,参加者围坐一起,拍手和唱,并进行即兴表演。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舞步节奏也越来越急促,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逐步推向高潮,人们还不断齐呼“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气氛十分热烈。其传播范围极广,表现形式因地而异。通常俱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一般无固定程式。可以一人独舞、二人对舞,也可三、五人同舞。当乐曲奏响时,参加者围坐一起,拍手和唱,并进行即兴表演。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舞步节奏也越来越急促,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逐步推向高潮,人们还不断齐呼“凯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气氛十分热烈。其传播范围极广,表现形式因地而异。通常俱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见“阿穆尔达喇达尔罕”(1252页)。
明代彝族文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贵州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主持铸造。钟周围刻有彝、汉铭文上下各四幅,记载安贵荣夫妇塑佛像、铸钟以及安放于永兴寺的经过。钟上所刻彝文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彝文。现存贵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妇人所生子。※元贵靡异母兄弟。性格豪爽,向与右大将友善。宣帝甘露元年(前53),闻狂王泥靡被汉使魏和意击伤在逃,偕诸翎侯遁居天山。扬言借母家匈奴兵,众
见“噶当派”(2499页)。
畲族自称之一。又称“三哈”、“山达”、“山客”。畲族“哈”、“达”为“客”之意。今闽东、浙南畲族地区普遍使用,流传口头,于史无载。他们自认是从外地迁来此地,或从山上迁居平原的客人,故称。一说“三哈”即
见“奶皮子” (646页)。
即“阻卜”(1259页)。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龙朔三年(663)分定襄都督府置。以其首领为都督,职位世袭。侨治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下辖郁射(郁射施部)、艺失(多地艺失部)、卑失(卑失部)、叱略4州。隶单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维吾尔族。吐鲁番总管※莽噶里克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奉父命进京朝觐,请编设旗队,受清廷厚遇。嗣因父随准噶尔部辉特台吉巴雅尔叛,杀宁夏将军和起,为哈密贝子玉素布等擒献于清。
明代傣族土司名。古称“勐卯果占毕”,意即“产香软米的地方”。元属麓川路。明为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后,设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万历(1573—1620)初,分陇川同知多俺居勐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