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贝和诺

贝和诺

1647—1721

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尚书济席哈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户部郎中兼佐领迁大理寺卿。三十五年(1696),奉命往山东经理闸河,任内封闸蓄水,启闭以时,益于漕运,受康熙帝赏识。同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三十六年,擢户部侍郎。朝鲜王李因其国旱请于中国开市贸谷,他奉命往中江市监视贸易。次年,授陕西巡抚,查出省内米麦亏缺并勒限完纳。后调四川,督理进征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粮饷。奏请设官管辖打箭炉路等处;请于川省57学各设教职等,均被采纳。四十二年(1703),授兵部侍郎。四十四年,擢云贵总督,后官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陇西郡

    古地名。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国设置,管理渭水上游绵诸、邽、冀、䝠、狄等戎。治所初在陇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设天水郡以后,东部属县归天水郡,西部属陇西郡,郡治移至狄道(今

  • 定信

    清末官员。满洲正黄旗人。姓颜札氏。字可庵,号幕巢馆主人。官农工商部员外郎。著有《人海见闻录》、《幕巢馆诗钞》、《曼珠沙室文集》、《曼珠沙室诗剩》、《兰雪吟》及《茫茫吟》。

  • 沈边长官司

    清代四川境内土司名。康熙五十一年置。治沈边故名。明代江西吉水县人余锡伯随军征战至四川雅州(今雅安市)一带,授土千户世袭土职。清顺治九年(1652),其后裔余期拔帅土民归附,更名余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

  • 旗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 户族长

    旧时裕固族户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者。亦称老者。部落下按姓氏划分,有若干户族(相当于氏族),一般每个户族都有一个户族长,组织管理本户族内部事务。由部落头目指定或选举产生,多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长者担任。有

  • 哈尼语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以东、元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若干县内。使用人口约110多万。在境

  • 沈曾植

    1850—1922清末学者。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光绪进士。历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兼总理衙门章京。二十一年(1895)参与组织强学会。八国联军入侵后,赞同“东南自保”,奔走于江南各

  • 伯嚭

    ?—473春秋末年吴国大臣。原为楚人。楚大夫伯州犁之孙。伯州犁被杀后投奔吴国。阖闾执政时为大夫,夫差继位后被封太宰,时人多称太宰嚭。为人妒贤忌能,阿谀奸诈,贪财好色。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

  • 货利习弥伽

    见“花剌子模”(999页)。

  • 炭山

    辽代山名。又作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沽源县南。一说即今赤城县独石口外东黑龙山;一说在今万全县南之炭山。为有辽一代契丹皇帝避暑游猎常往之地。山上建有凉殿,《辽史》不乏帝率群臣幸此山清暑行猎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