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至哈至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约20公里处);另说是两个地名的连称,“西至”指今罗布泊,是史称“盐泽”的维吾尔语读音,“哈至”指甘州,是甘肃甘(甘州,今张掖)、凉(凉州、今武威)一带汉语方言的突厥语读音;或认为系指明代曲先、安定二卫的谐音,代表整个撒里畏兀儿地区。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东约20公里处);另说是两个地名的连称,“西至”指今罗布泊,是史称“盐泽”的维吾尔语读音,“哈至”指甘州,是甘肃甘(甘州,今张掖)、凉(凉州、今武威)一带汉语方言的突厥语读音;或认为系指明代曲先、安定二卫的谐音,代表整个撒里畏兀儿地区。
?—前209首见于史乘的匈奴单于。挛鞮氏。在位时,匈奴据有今河套一带,以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为王庭,辖地东邻东胡,西毗月氏,北接丁零,南连秦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率众南侵,为秦将蒙恬
见“使坊河卫”(1457页)“出万河卫”(568页)。
书名。中国历代记录史事的纪传体史书总称。历朝重视,多为官修,称正史。魏晋称《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唐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代已失传的《东观汉记》)、《三国志》、《晋书》
①见“土土哈” (64页)。 ②见“脱脱哈”(2081页)。
唐代南诏职官称谓。为辅佐诏主执掌国事之重臣、王之下最高官阶。据《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凡置六人”;依《新唐书·南蛮传》,为3人,“官曰坦绰、曰布燮、曰久赞,谓之清平官,所以决国事轻重,犹唐宰相也。
?—1746清朝大臣。蒙古内喀尔喀巴约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尔曾孙。自官学生袭三等甲喇章京,授头等侍卫。累迁正黄旗护军统领、镶蓝旗蒙古都统。雍正三年(1725),署甘肃将军。四年,还京,授正黄旗
见“黠戛斯朝贡图”(2587页)。
?—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回族。曾为边兵。崇祯元年(1628),率当地回、汉民起义,与高迎祥等同被推为十首领。转战于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众至数万,被誉为“坚甲铁骑”。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
1782—1850清朝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仁宗※颙琰次子。嘉庆四年(1799),立为皇太子。十八年(1813),天理教林清起义部众入皇宫,至养心殿,亲自持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