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蒲犁革命

蒲犁革命

新疆南部诸族反动国民党统治及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和民族民主革命。1945年夏,在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及其毗连地区的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等族中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经过长期酝酿,成立革命组织“民族解放社”,积极筹划和领导武装起义活动。8月15日,塔吉克族坎日完下(曾任蒲犁县长)等率领200余人,向蒲犁县国民党军四个边卡同时发动进攻,解放蒲犁,成立专员公署。继而革命军又攻下推杜布伦和莎车山区库苏热甫(今陶克陶县四区)、叶城、泽普等地。革命烽火遍布南疆西部地区,燃及蒲犁、喀什、乌恰、英吉莎、莎车、泽普、叶城等县城,与北疆※三区革命遥相呼应。1946年1月,革命军向莎车国民党主力部队发动总攻,未能取胜。3月受到国民党军三面围攻,撤出叶城、泽普,退入库苏热甫。时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伊斯哈克伯克将军(柯尔克孜族)至南疆,重新组织蒲犁起义军指挥部,领导整编队伍,组织军事训练,革命军扩大为三个旅,并在莎车一带成立南疆民族革命最高领导机构——民族解放社,以组织群众,为解放南疆而奋斗。1947年7月,伊斯哈克伯克按照三区革命政府与国民党省政府签订的十一项和平条款,下令解散南疆武装队伍,只留连排以上干部集中至蒲犁地区,成立联合政府,由革命军方面出任副专员、副县长。国民党军乘革命军解散之机,在卡木沙勒围攻革命军领导干部,打死40余人,余众退至蒲犁,后亦被解散回家。南疆西部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继而国民党又对赤手空拳的人民进行报复,杀死蒲犁革命领导干部45人。此次革命虽暂遭挫折,但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南疆的黑暗统治,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有力地支援了北疆三区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猜你喜欢

  • 麦著黄洞长官司

    土司名。元置麦著土村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王村西。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改属永顺。洪武三年(1370),总管答(黄)谷踵内附。五年,改置麦著黄洞长官司,隶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

  • 马哈麻

    ①明代天文学家。回回人。祖籍西域。幼好天文学,长而勤学。洪武(1368—1398)初,同马沙亦黑等来华,入仕“回回博士馆”。于历学、算术、推测,能独出新意,被尊为“回回大师”。著有《回回历》,被明太祖

  • 汉军枪营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

  • 清文总汇

    书名。志宽、志培主编。12卷。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书。京都宛羽斋刊行。系合并《清文汇书》与《清文补汇》而成,共收词汇21900余条。是一部流行较广的满汉对照词书。对学习、研究满文具有价值。

  • 阿都部

    部分彝族的自称。为落兰部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金阳、昭觉、美姑、西昌等地。详见“彝族”(2594页)。

  • 和硕特西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青海王旗。雍正三年(1725)置。多罗贝勒朋素克旺札勒受封札萨克,掌旗务。下设8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布喀河(今布哈河)南岸。东至北末

  • 朗结曲丕

    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札萨克喇嘛。藏族。为人老成,通晓经典,僧俗倾服。咸丰三年(1853),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圆寂,在班禅呼毕勒罕出世前,依例受命管理札什伦布寺僧俗事务,赏“色哷本诺门罕”名号及印信、敕书。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卡日朗

    ①土族语音译。青海省互助县五十地区土族的自称。 ②土族的他称。青海省互助县华热地区藏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 牙葛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牙葛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抹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