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译语
汉、蒙语词对照词书。纂成于元代,不著撰人姓名。顺帝至元六年(1340)刊本题为《至元译语》。收于《事林广记》续集卷8者为常见本。全书录有535个汉语词汇,下附相应的音写的蒙古语词。分天文、地理、人事、鞍马、车器、五谷、饮食、身体、衣服、器物、文字、珍宝、飞禽、走兽、虫鱼、草木、菜果、数目、时令、方隅、君官、颜色共22门。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汉蒙对照词书,对研究蒙古语有重要参考价值。1990年出版有《蒙古译语、女真译语汇编》。
汉、蒙语词对照词书。纂成于元代,不著撰人姓名。顺帝至元六年(1340)刊本题为《至元译语》。收于《事林广记》续集卷8者为常见本。全书录有535个汉语词汇,下附相应的音写的蒙古语词。分天文、地理、人事、鞍马、车器、五谷、饮食、身体、衣服、器物、文字、珍宝、飞禽、走兽、虫鱼、草木、菜果、数目、时令、方隅、君官、颜色共22门。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汉蒙对照词书,对研究蒙古语有重要参考价值。1990年出版有《蒙古译语、女真译语汇编》。
①元代云南孟定路土官。傣族。忽甸土官忽鲁马子。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二月,受麓川路军民总管达鲁花赤阿散之子招,入觐元朝,进金索、鳞胆、毡衣、虎豹皮等,并进言:其地东南邻境,未附者约20万,慕化愿附
又称妙应寺。在北京市,以元代在寺内建有藏式佛塔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敕命于大都之辽代所建舍利塔故址上建造一座佛塔以镇都邑,由帝师八思巴延请尼泊尔国工艺师阿尼哥设计督造,历时8年而成。又于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6州之一。渤海亡后,其民似未被辽南徙(辽东京道之海州,非其移置,乃迁渤海南海府民所置),成为辽代铁骊国的成员。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客列木臣。蒙古语意为“捕青鼠者”,以其地盛产青鼠,居民以猎取青鼠为业,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
明代四川土司名。宣德二年(1427)三月置。治所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儿康。属松潘卫。明廷命喇嘛著八让卜为首任安抚使。初,著八让卜尝率众侵掠四邻及遮遏八朗安抚司朝贡者,后受松潘卫指挥佥事吴玮招抚,归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
见“巴雅尔”(412页)。
渤海族人。大武艺为王时(719—737)入唐,居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后为唐朔方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子李怀光,亦仕唐,以战功累官至太尉、朔方节度使,后因叛逆伏诛。
见“完颜宗固”(1156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莫啻色卜伯克、莫提色布伯克、摩提色布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经典,整饬教务,不参与民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