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知院
明代蒙古官名。枢密知院的简称。沿用元代枢密院职官。《元史·百官二》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置知院一员”,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其后人数增至6—7员。一些行省亦设行枢密院,如岭北行枢密院,设知院1员。明初,在北元政权中,有知院多人,如爱足、捏怯来等。明中期,在瓦剌及兀良哈三卫有更多的人称为知院,如瓦剌右翼领主阿剌、朵颜卫帖客、泰宁卫忽剌百、福余卫可歹等,均为各部大领主,由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异宗蒙古领主(即赛特)担任。明中期以后,则很少见于记载。
明代蒙古官名。枢密知院的简称。沿用元代枢密院职官。《元史·百官二》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始置知院一员”,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其后人数增至6—7员。一些行省亦设行枢密院,如岭北行枢密院,设知院1员。明初,在北元政权中,有知院多人,如爱足、捏怯来等。明中期,在瓦剌及兀良哈三卫有更多的人称为知院,如瓦剌右翼领主阿剌、朵颜卫帖客、泰宁卫忽剌百、福余卫可歹等,均为各部大领主,由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异宗蒙古领主(即赛特)担任。明中期以后,则很少见于记载。
古地名。高句骊国最早的都城。故址在今辽宁桓仁县东北30华里富尔江注入浑江处的五女山东坡山腰上。高句骊始祖朱蒙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国称号,都于此。历40年,高句骊第二世王瑠璃王类利二十二年
河名。古称沫水。岷江最大的支流。在四川省西部。其主流大金川是由西源绰斯甲河和东源梭磨河在马尔康县可尔因附近汇合后而成,南流在丹巴纳小金川,始称此名。又南流经泸定,在石棉县折向东流,到乐山市草鞋渡纳青衣
?—410十六国时期北燕将领。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北燕创建者冯跋从兄子。初附后燕,以慕容熙为政暴虐,遂与冯跋等22人谋,潜入龙城(今辽宁朝阳),于建始元年(407)起兵杀熙,奉高
见“俄蒙协约”(1685页)。
明代东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明人以部名称之为阿尔秃厮。为保持异姓领主的权势,极力反对达延汗统一蒙古。正德(1506—1521)初,与永谢布领主亦不剌谋杀达延汗次子、新赴任的右翼济农(亲王)乌鲁斯博罗
日伪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操纵下,由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组成的伪政权。1937年10月27日,根据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通过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的形式,就原伪蒙古军政府改置。日本
元末明初湖广容美洞土官。土家族。田乾宗子。承袭容美洞(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至正二十六年(1366,一说二十七年),遣弟田光受等持元所授宣抚司印,上交吴王朱元璋,请改授。命其为四川行省参政,行容美洞等
伊斯兰教“伊禅派”首领专称。源出波斯语。有“互助会”、“集团”或“他们”等之意。苏非派传入新疆后,用以专指其首领和导师,被认为是最接近真主的现世“圣人”。职位世袭,自称穆罕默德后裔。16世纪前期自中亚
①藏语音译。藏斗。原西藏地方政府计量青稞、糌粑、奶渣等的量器。约合25斤,木制镶铁,有5升、10升、15升、20升大小不同的规格。 ②云南丽江纳西族对相邻的普米族的称呼。参见“普米族”(2291页)。
唐代回纥汗国末期外相。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国亡,偕特勤嗢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兄弟率众2000余人赴唐振武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降,受册封宁塞郡王、右领军大将军、归义军副使,赐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