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太师

蒙古太师

明代蒙古官名。源于汉族封建王朝,元代因之,位列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首,正一品,授银印。明代蒙古成为非成吉思汗家族领主(即赛特)的最高职位。拥有大量领地、牲畜、属民和军队,往往又是※土绵(万户)、鄂托克的首领。明前期,成为把持蒙古军政的权臣,甚至任意废立大汗,如阿苏特部领主阿鲁台太师、哈喇慎(喀喇沁)部领主孛来太师、永谢布领主䥶加思兰、亦思马因、亦不刺太师等;有的还夺取过※济农(亲王)和大汗位,如瓦刺太师脱欢、也先。成化间(1465—1487),※满都鲁汗及其侄孙※伯颜猛可(孛罗忽)济农,力图废除太师等权臣,巩固汗位,但以失败告终。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赛特领主,统一蒙古,废除东蒙古的太师,但卫拉特(瓦剌)领主仍保留了这一称号。俺答汗时期,又以这一称号封赠有功人员,如图古齐威正宰桑亦称图古齐太师,仅作名誉称号,不封领地。俺答汗与明朝交往时,亦将边关大臣王崇古、方逢时等尊称为太师。西蒙古的太师称号保留到清代。

猜你喜欢

  • 泰宁路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中书省。治所泰宁县(今吉林省白城市西南)。仁宗延祐四年(1317),升泰宁府置。英宗至治三年(1323),以泰宁县5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

  • 特格

    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原地不动”或“在河边住下的人”。旧时鄂伦春人与从事狩猎的鄂温克人对对方的一种称呼,皆不用作自称。鄂伦春人均自称鄂伦春,而称居住额尔古纳河旁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为特格;使用驯鹿的鄂

  • 古儿罕

    ①突厥可汗、西辽皇帝及蒙古一些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局儿罕、菊儿罕、菊律可罕、葛儿罕。“罕”又作“汗”。《史集》释为“威武”;《元朝秘史》译作“普皇帝”,意“诸部共主”、“全体之君主”,“犹言大汗也”(《

  • 康国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悉万斤、萨末鞬、飒秣建。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今中亚两河流域撒马尔罕地区。建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居民为康居之后,从事游牧,迁徙无常。王姓温,大月氏人。先世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南北朝时为

  • 宣恩县

    县名。位于湖北西南部边界地区。五溪之一的酉溪,发源于境内。古属武陵郡地。唐代,隶江南道清江郡,乾元(758—760)时改名施州。宋隶施州清江郡,部分属保顺州。元隶施州,始置施南宜抚使司,属之。清隶施州

  • 马大恩

    清代刻书家。字惠泽,号云峰。四川成都人。回族。童年肄经,服膺伊斯兰教义。倾倒于王岱舆、刘智等人之著作,博览群经。年长,即以“广布其教”为志,历览伊斯兰教经籍注释名书,悉付剞劂。道光二年(1822)冬,

  • 赞普

    吐蕃君主称号。亦作赞府、篯逋。《新唐书·吐蕃传》:“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藏史称“赞普”为“btsan po”、“btsadpo”,汉译作“天子”。一说6世纪时,囊日松赞(吐蕃王

  • 达海

    1595—1632满文改造者。满洲正蓝旗人,觉尔察氏。世居觉尔察,以地为姓。博洛孙。散秩大臣艾密第三子。9岁即通满、汉文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命,居于宫禁,记注朝政、起草诏令

  • 沮渠茂虔

    即“沮渠牧犍”(1512页)。

  • 赖丁

    ?—1904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军侵入西藏之亚东、帕里、北进至曲米森谷时。三十年(1904),他率千余藏军于曲米森谷阻止英侵略军前进。英军首领荣赫鹏以阵前对话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