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斯特语

萨斯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萨斯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2千余。居住在泰耶尔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包括新竹县五峰乡大隘、花园、桃山等村;娥眉乡藤坪村;北埔乡内坪、大坪等村;苗栗县南庄乡蓬莱、东河、南江、西村,狮山等村;狮潭乡百寿村。新竹县五峰山乡大隘等村的萨斯特语已趋消亡,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的个别地方尚有成年人,甚至小孩正在使用。分大隘和东河两个方言:说大隘方言的人自称萨斯拉特,分布在北部,说东河方言的人自称萨斯特,分布在南部。萨斯特语有辅音16个、元音6个。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萨斯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一般名词和人名专有名词,前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主格、属格、宾格形式。人称代词有格、数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使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因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绛曲约

    又名尊者绛曲约。吐蕃达磨赞普八世孙,扎西拉德第三子。曾派译师贾尊珠僧格及纳措促陈杰哇携16秤黄金赴印度,于宋庆历二年(1042)迎请印度著名佛学家阿底峡来吐蕃广传显密佛学。在阿里普兰区之托林寺会见阿底

  • 南剋部

    契丹部族名。据《辽史·国语解》:“北剋、南剋,掌军官名,犹汉南北军之职”。统和十二年(994),以※奚府二剋所辖民户分置2部,南剋部为其一。原民为所俘奴隶,时获释免,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

  • 陈泰

    ?—1655清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钮祜禄氏。※额亦都孙,车(彻)尔格子。初以护军参领从攻明锦州,败宁远援军。后金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皇太极征明,驻军德胜门外,分兵攻袁崇焕营。五年,围大凌河

  • 罗世昌

    西夏大臣。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人。历仕西夏桓、襄、神、献四朝。官居宣德郎、观文殿大学士、南院宣徽使等职。多次使金。天庆五年(1198)九月,与武节大夫折��俊使金贺天寿节。

  • 速宁

    见“耶律韩留”(1321页)。

  • 沙忽带

    金代女真语。“舟”、“船”之意。女真族源于肃慎,该族在汉晋时称挹娄,经常在夏季“乘船寇盗、邻国患之”。按此,此词在女真语中出现当在东汉时期或更早。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

  • 考汗

    傣语音译,意为“懒谷”。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傣族封建领主对怠工农奴采取的一种剥削手段。农奴对无偿为各级领主代耕极端反感,不仅耕作粗放,甚至把秧苗折断插入田里,产量往往很低。领主针对这种情况,以农奴份

  • 久才弥

    吐蕃本教高僧。据本教史籍《古代吐蕃缘起之要义论》载,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已有本教(一说始于其子木赤赞普时),赞普御前设护身本教徒“古辛”为侍者,被誉为“智慧因本”。他为聂赤赞普御前第一位护身本

  • 德昂族父系家长制大家庭

    旧时云南镇康等地德昂族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中,所特有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是以男子为中心包括所有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小家庭组合而成的近百人的大家庭。领导权一般掌握在老一辈男成员手中。祖父辈是

  • 阿齐巴图尔

    见“衮布”(2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