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令公墓志
辽代契丹小字墓志。又作“萧富留墓志”。1950年5月出土于辽宁省义县清河门西山村(清河门现属阜新县),此为解放后首次出土的契丹文墓志。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出土时已残成4大块和一些小碎块,下部残断,长度不知,按惯例应为正方形,宽96厘米。经对勘,志文32行,存594字。是志石质不好,随收藏时间延续,石面文字剥落越甚,新拓本不及旧拓本字多,以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早期拓本为最佳。现已解出部分词语,全文不可读,经研究,知墓主人为萧富留。
辽代契丹小字墓志。又作“萧富留墓志”。1950年5月出土于辽宁省义县清河门西山村(清河门现属阜新县),此为解放后首次出土的契丹文墓志。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出土时已残成4大块和一些小碎块,下部残断,长度不知,按惯例应为正方形,宽96厘米。经对勘,志文32行,存594字。是志石质不好,随收藏时间延续,石面文字剥落越甚,新拓本不及旧拓本字多,以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早期拓本为最佳。现已解出部分词语,全文不可读,经研究,知墓主人为萧富留。
1507—1575明代藏族高僧。出生于阿里下部聂氏家族。幼年入甫帕寺,受居士戒,7岁受灌顶,取名贝协当朗巴达多杰,10岁受沙弥戒,13岁赴后藏学修辞学及大小五明,由后藏昂仁返回甫帕寺。18岁受具足戒,
唐时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之相。贞观二十二年(648),辅白诃黎布失毕御唐军阿史那社尔,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县)失陷时,独逸出,引西突厥军助战,杀唐军留守之安西都护郭孝恪及子。后为阿史那社尔败,执送长安,
见“延昌宫”(819页)。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儿忽赤”。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断事官”,其长曰“也可札鲁忽赤”,意为“大断事官”。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掌财赋,治政刑,主分封,会决
见“捕喝”(1854页)。
唐代汉文史籍对今西藏之称谓。“吐”,一说系汉语“大”之唐音;“蕃”,藏族自称。亦指古代藏族政权。藏学界一般指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起,至9世达磨赞普时止。此后汉文文献虽偶有以吐蕃(或土蕃、特蕃)称之
见“罗布桑达克”(1421页)
?—1294元代湖广施溶州土官。土家族。原系泊崖洞主,举兵攻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县),为元军击败,降附。后任施溶州(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知州。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率土兵反元,攻之,不能下。成宗铁穆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作龙堆。即今新疆罗布泊东北白龙堆。为东北走向的长条高地,蜿蜒如龙,其上布满灰白色碱块,如龙鳞,故名。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艰险路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野人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与纳木河卫、哈鲁门千户所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佛尔们河卫,并说该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南45里。出库今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