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莫语

莫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方村、阳凤、地莪、播尧、茂兰等乡。操这种语言的约1万余人。其人多姓莫,故称莫家。莫家人一般都会说布依语,并唱布依族民歌。不同地区的莫语受布依语一些影响,语音系统和词汇跟水语、毛南语和锦语接近,语法与侗水,甚至跟壮、布依等语言没有显著差别。各地莫话虽有差别,但不影响交际。方村莫话有51个声母。带先喉塞的浊音只有双唇和舌尖两个部位,其他声母都有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对立;浊擦音V和W是对立的音位;唇音和舌尖音可带腭化音j,舌尖音、舌面音和舌根音大都可带唇化音—w—;清塞音有送气的和不送气的对立;浊塞音有单纯的和带先喉塞音的两套,其中单纯的浊塞音与水语、毛南语带鼻冠音的浊塞音对应,只出现于双数调,它们跟原始侗台语的浊塞音b、 d不是一回事,古b、 d声母均已清化,念双数调;地莪乡的莫语还保留清鼻音和浊鼻音的对立,擦音中也有j和hj的对立。方村莫语有i、 e、 a、ə、o、u 6个元音,单元音韵母都是长的,带韵尾时,除e外,所有元音都有长短对立;有—i、—u、—m、—n、—η、—p、—t、—k八个韵尾,元音和韵尾结合成73个韵母。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由于吸收汉语借词还增加了一个舒声的高平调;合成词的第一音节和某些语气词有时可读成轻声调;不送气的清塞音和带先喉塞音的声母(即“古全清声母”,相当于泰语的中音组声母)第1调的字全部变成第6调。莫语的词以单音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居多,几乎每个音节都有词汇意义。莫语的词类没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它的主要语序是SVO,除表示数量的定语放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外,其他定语大都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后面,同时有几个修饰成份时,指示词都在最后;状语多在谓语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既有宾语,又有补语时,有些补语在宾语前面,有些在后面。

猜你喜欢

  • 姑师

    西域古国名。《史记·大宛列传》:“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今罗布泊)”。《汉书·西域传》:汉宣帝时,卫司马郑吉破姑师,分其地为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及山北六国(《汉书西域传补注》:此六国为且弥东、西国,卑陆

  • 苏火耳灰

    明朝将领。又称苏火儿灰。蒙古族。原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投附明朝。“靖难之变”时,因参与反对朱棣的战争被擒。后获赦,授都指挥。永乐八年(1410),扈从朱棣北征鞑靼本雅失里,数立战

  • 普颜怯里迷失

    元晋王甘麻剌妃。蒙古弘吉剌氏。生子也孙铁木儿。至治三年(1323),也孙铁木儿(泰定帝)即位。十二月,追尊宣懿淑圣皇后。

  • 毋单

    古县名。西汉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一说在云南路南县。南朝梁废。其地今有苗、彝等民族居其境内。

  • 乔是罗

    北周起义首领。详见“白郁久同”(606页)。

  • 宝义

    西夏末主南平王李��年号。1226—1227年,凡2年。

  • 肇州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 延煦

    ?—1887清宗室、大臣。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咸丰六年(1856)进士,选庶吉土,授编修。擢四品京堂,累迁内阁学士、盛京户部侍郎。同治六年(1867),调户部,数勘办展边垦地。光绪二年(

  • 台湾番俗考

    书名。翦伯赞著。1947年3月正式出版。全书共分5部分,即《前言》、《台湾番族诸部落的名称及其分布》、《台湾番族的经济构造及其生活方式》、《台湾番族的家族形态及其氏族组织》、《台湾番族的意识形态》。该

  • 挞不也

    ①见“耶律塔不也”(1328页)。②见“耶律挞不也”(1326页)。 ③见“萧挞不也”(2001页)。 ④见“萧兀纳”(1992页) ⑤见“答不也”(2238页)。 ⑥见“完颜宗亨”(1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