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84),复置荔波县,属庆远府。正统十三年(1448),改属南丹州。成化十二年(1476),复隶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1660),迁于方村埲峨岭,筑土垣,是为今城。雍正十年(1732),划入贵州,属都匀府。乾隆二年(1737),于城相连地建石城。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84),复置荔波县,属庆远府。正统十三年(1448),改属南丹州。成化十二年(1476),复隶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1660),迁于方村埲峨岭,筑土垣,是为今城。雍正十年(1732),划入贵州,属都匀府。乾隆二年(1737),于城相连地建石城。
1828—1864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
?—前114西汉外交家。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初为汉武帝郎官。史称其为人坚忍,宽大信人。建元二年(前139),奉武帝命,率甘父(胡人)等百余人从陇西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同夹攻匈奴。中途被匈奴扣留,
古代汉族对白族先民的称谓。亦作“僰人”。“白”与“僰”音近,是译音别字。明清以后统称“民家”。1956年,改称白族。详见“白族”(596页)。
见“太学”(272页)。
即“石皇玺”(452页)。
傣语,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解放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农奴中一个等级,约占傣族总农户的55%。原为傣族古老农村公社成员,后农村公社在封建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土地所有权被领主篡夺,
①见“阿尔浑”(1203页)。 ②见“阿鲁浑”(1218页)。
土族语音译,意为“羊”。青海互助地区土族民间流传的长篇叙事歌曲,多在喜庆节日演唱。主要内容为:绵羊的产生、生长及其生活习性;羊被宰后,怎样肢解,怎样献神和敬客等,词中有丰富的牧业生产知识。歌词不但分组
?—1243蒙古国时期官员。又作阔里吉思、库尔(而)古司。畏兀儿人。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西之八儿里黑。幼善畏兀儿文书。初事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为部将,后任必阇赤(书史)。受命以畏兀儿字
见“耶律滑哥”(1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