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

唐、宋、明、清各朝与甘、青、藏等诸民族以茶易马的经济交流活动。始于唐德宗(779—805在位)年间唐王朝与回纥的贸易。初因马匹来源无保证,交换只是零星进行,无专门管理机构,也未形成一定制度。宋初,因与辽战争亟需大量马匹,遂于四川筹措茶叶,运往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德顺(今宁夏隆德县)三郡易马。熙宁七年(1074)、从熙河路经略使王韶建言,命干当公事李杞前往四川成都府利州路买茶,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置场博马。初,茶、马分属买茶司、买马监牧司。八年,命买马司兼提举司事,是为提举茶事兼买马之始。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二司合为一司。后分合无常制。崇宁四年(1105),始将二司合并定为永制。四川原也有茶马司。其制与秦州茶马司相同。南宋时,因关陕沦陷,秦州司被迫并入四川司,于黎州(今四川汉源县)、文州(今甘肃文县)、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东北)、长宁(今四川长宁县)、南平、珍州等地贸易。宋代茶马比价,约自元丰六年(1083)左右,上马1匹,值茶1驮。淳熙(1174—1189)以后,马价腾涨,上马易银帛,下马值茶10驮。岁易马或数千匹、或万余匹不等。盛时至2万余匹。明兴,沿袭宋代遗制,设茶马司于川陕,以川茶、汉中茶运至各茶马司,以供换易。岁易马数百匹至数千匹不等。洪武二十六年(1393,一说1397年),因恐边将扰害诸少数民族,颁行“金铜信符”(俗称“茶马金牌”)41面,交各族分执,按数纳马。其中洮州火把藏、思囊日等族牌4面,纳马3050匹;河州必里卫西番20族,牌21面,纳马7705匹;西宁、曲先、阿端、安定4卫及巴哇、申中、申藏等族,牌16面,纳马3050匹;三岁一合符,运茶50余万斤,获马13800匹。史称为纳“差发马”。永乐年间(1403—1424),以茶禁松弛,暂停金牌信符,令三御史巡督陕西茶马。宣德时(1426—1435)复推行,至正统(1436—1449)末年,以瓦刺部也先南侵,金牌制被迫停罢。互市由征纳“差发马”为主,转变为“听其以马入贡而已”。茶马司形同虚设。成化(1465—1487)时,官方茶马市场虽又重置,因措施不力,贸易仍不甚景气。弘治十六年(1503),杨一清受命督理陕西马政,请行开中茶马法,召商买茶。贸易一度有所恢复。正德(1506—1521)时,因武宗宠信番僧,许例外夹带,遂使茶法复受破坏。嘉靖三十年(1551),“金牌制”正式为“勘合制”取代,贸易也由3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尔后情况时好时坏,易马至万匹也时有所见。定例:初上马每匹给茶40斤,中马30斤,下马20斤。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为上马120斤,中马70斤,下马50斤。弘治三年(1490),又定上马100斤,中马80斤。隆庆、万历时,行招中茶马,上马茶30篦(每篦六斤四两),中马20篦,下马15—16篦。清初,因战争频仍,对马需求量大,贸易多承明制,于洮岷、河州、西宁、庄浪、甘州置5茶马司,招商易马。由茶马御史管辖。康熙七年(1668),裁茶马御史,由甘肃巡抚兼辖。三十六年(1697),以洮岷等处额茶滞销,令部员专事督理。四十四年(1705),以私贩盛行,而西宁等五司所存茶篦年久浥烂,兰州无马可中,诏罢贸易,将茶折价充饷。雍正三年(1725)命西司茶务归西宁府管理。九年(1731)恢复中马法。上马1匹给茶12篦、中马9篦,下马7篦。十三年复置。贸易名存实亡。乾隆年间(1736—1795),因清朝政府先后在凉州、甘州、西宁、肃州、安西、巴里坤、伊犁等地建立马场,马匹来源有较为可靠保证,不再继续依赖茶叶交换,贸易遂告衰落。

猜你喜欢

  • 布努语

    我国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2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贵州省的荔波、云南省的富宁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有26万。布努语的特点有:没有浊闭塞音声

  • 拜天

    辽、金、元时风俗。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素敬天,向有拜天之礼。契丹俗,凡国有大事,皇帝登极、举兵征伐、克城取地、凯旋班师至出猎,常以青牛白马等祭祀天地。皇帝亲临,以巫觋祈祝。金沿袭此俗。重五、中元、重九

  • 脱不花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脱不合。克烈部人。亦鲁忽蛮长子。初事克烈部长王罕,以王罕父子忌铁木真(成吉思汗)威望日盛,欲谋害之,遂率所属200户归铁木真,途中为汪古部长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羁留,遣子也速不花告铁木

  • 却藏呼图克图二世

    见“罗桑丹贝坚赞”(1423页)。

  • 雅尔图

    ?—1767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初任笔帖式,雍正四年(1726),升主事,迁郎中。十三年(1735),授镶兰旗满洲副都统。乾隆元年(1736),随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授参赞大臣。三年(1738

  • 慕容恪

    ?—367十六国时期前燕王子、重臣。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国君慕容皝第四子。雄毅有谋略,受重用,屡从父征讨,临机有奇策,奉命镇辽东,有惠政。晋成帝咸康四年(338),领兵败

  • 宣懿皇后哀册文

    见“宣懿皇后哀册”(1748页)。

  • 华容公主

    高昌王妃。隋炀帝戚属宇文氏女。大业五年(609),号华容公主,适至长安(今陕西西安)朝见之高昌王※麹伯雅。八年(612),与夫返高昌。武德六年(623,或说二年即619)伯雅卒后,依突厥旧俗,下嫁非生

  • 清史稿

    书名。纪传体清史未定稿。赵尔巽(1844—1927,汉军正蓝旗人)主编。529卷,1914年设清史馆开始修撰,1927年大致完稿。参加编撰的前后约百余人,以柯劭忞、王树楠、吴廷燮、夏孙桐、金兆蕃等出力

  • 赵婴齐

    汉南越国三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曾孙,文王※赵胡之子。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武帝令大行王恢等帅师伐闽越,郢被诛。父为报朝廷盛德,遣其入侍汉廷十余载。入侍前,曾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