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仁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弟苴义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因其祖父段宝曾有降表,故获太祖赦免,赐名归仁,授永昌卫(一作武昌卫)镇抚。参见“段世”(1692页)。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末代大理总管※段明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明将蓝玉,沐英等攻破大理,与大理总帅段世及弟苴义同被俘(一说其父亦在被俘之列)。十六年,兄弟同被押送至明京师(今南京),因其祖父段宝曾有降表,故获太祖赦免,赐名归仁,授永昌卫(一作武昌卫)镇抚。参见“段世”(1692页)。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子。初随父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父随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一等台吉。三十九年(1774),父卒,袭札萨克多罗
旧旗名。1934年置。因是索伦人(今鄂温克族)聚居区,故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东邻喜桂图旗和布特哈旗,北接陈巴尔虎旗,西、南界新巴尔虎左翼旗,东南毗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有肥美的牧场,
辽时东北部族名。又作述不姑。一说亦写作直不古、直不姑。位于※契丹北。一说活动在阴山以北,相当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乌兰察布盟西北部和巴彦淖尔盟东部一带。辽太祖六年(912),受※耶律阿保机亲兵征
书名。清代官修史书。乾隆四十二年(1777)大学士阿桂等奉敕撰修,次年竣。20卷。全书分4门:(一)部族(卷1至卷7),上溯肃慎以及挹娄、勿吉、靺鞨、完颜诸部和相邻的索伦、费雅喀等部的兴衰;(二)疆城
即“宇文莫廆”(901页)。
书名。清嘉庆(1796—1820)中徐松撰,道光元年(1821)松筠厘定奏进。正文12卷,附卷首,实为13卷。卷首辑录清朝政府统一西北地区时乾隆御制《准噶尔全部纪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等诗文。正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即“恩滚库蒙”(1871页)。
隋时突厥汗族。※沙钵略可汗从弟。以官为号(“地勤”即“特勤” [tegin]之异译,“察”音刹(sed),即“设”之异译)。别统部落,居异地。开皇(581—600)初,隋文帝杨坚纳长孙晟对突厥的“离强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