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歌
苗族民歌。流行地区较普遍。唱时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贵州东南地区也有的采取边唱边讲述的形式。歌的曲调分古歌、情歌、飞歌(或大歌)、丧歌及祭祀歌,各具特点。古歌浑厚、拍节分明。情歌旋律优美,一般低声对唱、重唱或混声合唱。个别地区,如北盘江上游一带苗族,则喜高亢、豪放之大声歌唱。飞歌是在两山之间唱给对方听,有独唱、对唱之分。丧歌曲调悲戚,多独唱。祭祀歌曲调庄重、严肃。有些曲调相传至今。无伴奏或少伴奏。
苗族民歌。流行地区较普遍。唱时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贵州东南地区也有的采取边唱边讲述的形式。歌的曲调分古歌、情歌、飞歌(或大歌)、丧歌及祭祀歌,各具特点。古歌浑厚、拍节分明。情歌旋律优美,一般低声对唱、重唱或混声合唱。个别地区,如北盘江上游一带苗族,则喜高亢、豪放之大声歌唱。飞歌是在两山之间唱给对方听,有独唱、对唱之分。丧歌曲调悲戚,多独唱。祭祀歌曲调庄重、严肃。有些曲调相传至今。无伴奏或少伴奏。
1874—约1930辛亥革命志士。字冰吾。四川成都人。回族。早年习经,曾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回国,主张创办新学,普及教育,改良宗教。曾任嘉定中学教务长,上海中国公学教员、并创办北
1330—1369明初将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回族。家贫,世代务农。勇力超人,习武善射。初从刘聚义军反元。至正十五年(1355)在和阳归附朱元璋,从拔采石、太平,授总管府先锋,守溧阳。后从徐达取镇江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哈雅哈资伯克。维吾尔语。职司办理普通百姓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与南接太仆寺牧厂,西至察哈尔正白
即“嘎山达”(2449页)。
晋代佛教译经师。一称竺法护。先世月氏人。本姓支。世居敦煌郡。8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遂改姓竺。天性明敏,操行精苦,笃志好学,博览六经,游心七籍。晋武帝(265—290年在位)时,随师至西域,游
清代嘉绒地区藏语音译,为土司衙门头目,俗称小管家。土司衙门一般设此头目3人。其中2人直接受值班大头人指挥和调遣,办理行政事务;另一名专管土司衙门门卫,监收百姓所纳柴草,看守犯人和执行刑罚等事。
①古县名。西汉置,东汉末废。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汉将段颎与羌人作战于此地之灵武谷。 ②郡名。隋大业三年(607)改灵州置,治所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唐初改为灵州,天
西羌罕种和开种的部落联盟组织。罕又作䍐;开,本作开,源于研种羌的研,后误写为井,又作罕井羌。原居河湟地区,秦汉之际内属,汉封其一支首领为枹罕侯,居今甘肃临夏。神爵元年(前61),首领靡当
书名。田兴奎修,吴恭亨纂。20卷。成书于民国十二年(1923)。内容包括地理、沿革、疆域、天度、沿革表、旧都区表、澧水、溇水,户口表、富庶表、实业、建置、城廓、仪会、廨署、警察所、教育会、劝字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