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四十三起义

苏四十三起义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老教(花寺门宦)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实行“赦一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二十七年,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回族)驱逐出循化;二十八年,建立循化厅(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加强统治;三十四年(1769),又以“重罪”发其首领※贺麻路乎(撒拉族)至新疆乌鲁木齐给官兵为奴;封闭新教清真寺等,使矛盾激化。四十六年(1781),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均撒拉族)领导下,攻占老教众多村庄,控制大部分撒拉地族区。清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率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苏四十三等被迫举行反清起义,于三月十八日、十九日杀死新柱、杨士玑及所带官兵;二十一日攻占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守城清军、官吏或死或逃。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起响应,在战斗中韩二个中炮身亡。起义军发展至2千余人,进抵兰州西关,围城求释马明心。布政使王廷赞施缓兵之计,强令马明心登城“劝退”,计不得逞,遂杀马明心于城头,义军战士义愤填膺,大举攻城。清廷命阿桂率京师精兵、川兵等合围。起义军退守华林山,失利,六月,苏四十三壮烈牺牲。七月,清军放火焚山,退入华林寺死守的义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湘水

    古河流名。又称湘川。今湖南之湘江。《湘中记》云:“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若朝霞,是纳潇湘之石矣。故名”。源出零陵郡始安县阳海山(今广西桂林东),与灵渠(湘桂运河)

  • 黠戛斯朝贡图

    反映黠戛向唐朝贡盛况之画卷。又名“王会图”。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军破回鹘,占领其牙帐时,遇见唐下嫁回鹘可汗的太和公主,当即遣达干10人护送公主返唐,途中被回鹘乌介可汗邀劫。黠戛斯可汗屡遣使至唐

  • 童子科

    西夏选举制之一。设于西夏人庆四年(1147)。得中者为童子举。仁宗时著名学者斡道冲5岁时以《尚书》中童子举。

  • 杨敬修

    1870—1952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翻译家。字仲明,号秀真,以字行。经名萨里哈。天津塘沽人。回族。父母早亡,由祖父母抚养。少年时以卖烧饼为业,生活清苦。后从师李正先阿訇,学习阿拉伯文及伊斯兰教

  • 才约

    藏语音译,意为“差奴”。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藏族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囊生”相似,无任何生产资料,在农奴主家中终生为领主服务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差巴(支差的人)、堆穷(小户)以

  • 异域琐谈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甘州辉和尔

    “甘州回鹘”的不同音译,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 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

    书名。丁谦撰。1卷。《辽史》不立外国传,外国国名杂载于部族、属国二表,百官志、兵卫志,尤以百官志所列王府甚多,既乏纪序,亦易有所缺略。作者因就上述表、志记载,广搜有关资料,勤加考证,力求注明今地所在,

  • 布尔哈卫

    见“布儿哈卫”(469页)。

  • 端木治

    清代画家。字瘦生,江苏上元(今属南京市)人。回族。工画,尤擅山水,一生师法传统,深得北宋画家之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