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目人

色目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此词源于唐代,意为“各色各目”、“诸色名目”、“种类”等,有时亦指“姓氏稀僻者”。元代成为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臣民大体按征服先后,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用此词作为民族等级之一的专称,大约始于大德年间(1297—1307)。所指种类众多,《辍耕录》谓有31种,主要包括哈剌鲁、钦察、唐兀、阿速、秃八、康里、畏兀儿、回回、乃蛮、阿儿浑、撒耳柯思、斡罗思、汪古、甘木里、怯失迷儿等。在选官、科举、法律上享受的待遇仅次于蒙古人,优于汉人与南人。元代色目人东来后,大多定居于中原各地,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汉人及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回族。

猜你喜欢

  • 达施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人对一种祭鬼巫师的称呼。过去怒族人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的疾病与死亡,皆为各种“鬼灵”所害,因而产生了主持祭鬼、驱鬼的巫师,“达施”为其中一种,能查知病者为何种“鬼”所

  • 里老

    参见“里”(1080页)。

  • 宝伊钱局

    清代新疆伊犁钱币铸造机构。乾隆四十年(1775)设置。位于惠远城西街。由抚民同知管理。有炉2座。以乌什、喀什噶尔(今喀什)、喀喇沙尔(今焉耆)等处铜3900斤,本地产铜6000余斤、铅4200余斤、点

  • 助役

    亦称义役。指元代地方民户量资产多寡,各出一定数量田土或钱钞,以田土所产或钱钞利息津贴杂泛差役应役者,使其不致因繁重役务负担,倾家荡产。初由民间自行措置,后由官方加以规定。延祐五年(1318),规定浙西

  • 都儿鲁斤

    蒙古语音译,又作迭儿列斤、迭儿勒斤、迭儿列勤,意为“一般的”。蒙古的一支,故亦称“迭儿列斤蒙古”。同尼鲁温蒙古同源出于额儿古涅昆捏古思、乞颜两始祖。主要包括兀良哈、弘吉剌及其分支许兀慎、逊都思、伯岳吾

  • 中所土千户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瑞麟归附,清准其请,袭原土千户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盐源县中所。嘉庆至

  • 达姤室韦

    即“达姤部”(728页)。

  • 八团褂

    清代满族新婚妇女所着的一种服饰。因在褂上缀以8个刺绣或缂丝的彩团,故名。

  • 平越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中部。战国时为且兰国邑。秦为象郡且兰县。汉初复为且兰国邑。元朔三年(前126),置且兰县,元鼎六年(前111),为牂牁郡治。隋以其地置宾化县。元置平月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

  • 南海子渡口

    内蒙古包头地区黄河渡口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辟。同治以前,由于土默特右旗境内(即今包头地区)过往客商、货物原利赖毛岱渡口(时称官渡)渡河,后因黄河改道,毛岱渡口脱离河道岸口,遂由土默特总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