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拉寺

色拉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最大寺院之一。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野玫园”,全名野玫园大乘洲。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位于拉萨市北3公里的色拉山麓。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明史》作释迦也失)创建。明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派人进藏敦请宗喀巴赴京,宗喀巴年迈难以成行,即派他代赴南京朝觐,遂被封为大国师,赐财物。返藏后,即用这些财物,并得到本地贵族资助,于永乐十七年(1419,一作十六年)创建该寺。内分3个扎仓、29个康村和若干米村。曾规定僧人总数5500名,解放前实达8000名。建筑宏伟华丽,内藏有明宣德皇帝在释迦益西第二次进京朝觐、封其为大慈法王(藏语称降钦却杰)时新赐缂丝像,该寺以金汁写成的藏文《大藏经》,以白檀香木雕刻的16尊者塑像等珍贵文物。自格鲁派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后,该寺的政治、宗教地位日显重要。主要经济来源是占有庄园、牧场、农牧奴,并以差、租、高利贷和经营封建买办性商业等形式剥削农牧奴;其余来自于信众布施和政府补助。曾任西藏地方摄政的第五辈热振活佛出自该寺结扎仓,因坚持爱国立场,于1947年被杀害。为此,该扎仓僧众曾与亲帝分裂分子控制的藏军发生武装冲突,死伤僧众百余人。

猜你喜欢

  • 慕容希皓

    见“慕容曦皓”(2441页)。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江孜商埠

    西藏江孜地方开设通商市场。光绪三十年(1904),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拉萨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之特权,派商务委员,设立机构。三十二年(1906),英派卧克纳

  • 叭憨

    见“昆憨”(1409页)。

  • 品阿西

    旧时※“契”组织的一种,是朝鲜族邻里间互助换工的劳动组织形式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遍布于农村。可在打柴、盖房、捣米、织布等劳动中换工互助,亦可出牛帮助耕种。参加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换工期间,出工多

  • 代子河

    即“梁水”(2125页)。

  • 大统

    西魏文帝元宝炬年号。535—551年,凡17年。

  • 瓢约

    藏语音译,意为“小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 武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五年(1318),秃满帖木儿受封。帖古思不花于泰定三年(1326)、不花帖木儿于天历三年(1330)袭封。

  • 鸿台吉

    蒙古贵族的尊称。亦译作洪台吉、黄台吉、珲台吉、欢台吉等。源于汉语“皇太子”。蒙元时期仅作为大汗长子、储君的尊称。明代不再限于大汗的太子,一些大领主亦拥有此号,如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鄂尔多斯部的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