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
词曲名。相传为东汉末蔡文姬(名琰)所作。兴平(194—195)中,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被曹操遣使赎归。胡笳为匈奴流行的一种古管乐器。其辞共分18章,每章为一拍,故名。辞中倾述其为乱军所掳,流落异乡,后又被赎归汉,与亲子分离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其曲初见于《神奇秘谱》,分《小胡笳》(6段)和《大胡笳》(18段)。后流传之曲谱见于清《澄鉴堂琴谱》。
词曲名。相传为东汉末蔡文姬(名琰)所作。兴平(194—195)中,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被曹操遣使赎归。胡笳为匈奴流行的一种古管乐器。其辞共分18章,每章为一拍,故名。辞中倾述其为乱军所掳,流落异乡,后又被赎归汉,与亲子分离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其曲初见于《神奇秘谱》,分《小胡笳》(6段)和《大胡笳》(18段)。后流传之曲谱见于清《澄鉴堂琴谱》。
见“石重贵”(452页)。
西域良马之誉。意即神马、宝马。汉武帝时得乌孙良马,名曰“天马”。太初年间又得大宛“汗血马”,益壮,乃更名乌孙马为“西极马”,而称大宛汗血马为天马。历史上,天马曾一度成为汉征大宛的诱因。
亦称圭田、职田或薪俸田。古时有印记的壮族土官所留的自营田。征调领地内的※“提陀”(平民)为其无偿耕作,产品全属土官所有。
布依族地区古代崖壁画。位于黔西南花江河北岸。1978年发现。由“马马崖壁画”、“汉元洞壁书壁画”、“牛角井壁画”所组成。画面有人物、飞鸟、房亭、楷书汉字及人骑马、牵马、奔马等图像。时代古朴,民族特点浓
契丹语官名。又作“梯里已”。《辽史·国语解》称:“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耶律阿保机称帝第二年(908)始置,以皇弟※耶律剌葛为首任。据《百官志》,契丹设有“大惕隐司”,下设惕隐、知惕隐司事、
即“札剌儿”(433页)。
见“丙兔”(493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群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察罕附罗卜藏丹津叛清,旋又悔罪降。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藏语音译,意为“大少爷”。原西藏地方政府时,※噶伦或大贵族子弟的衔位。他们一出生就有四品官的位置,到13岁时,头上便可梳髻,带金质※格乌(佛盒)。西藏地方政府一切职务先由其挑选,他们在任政府职务时,虽
骆越人首领。参见“骆越”(17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