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稍
辽皇室。契丹族。东丹王※耶律倍第三子。为辽世宗※耶律阮弟,辽景宗※耶律贤叔。《辽史》失传。景宗时,保宁元年(969)四月,封吴王。时曾为奴所告,景宗知其诬,拒有司请审,斩奴示众。圣宗时,统和元年(983)十月,为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三年(985)十一月,诏掌秦王韩匡嗣葬祭事。
辽皇室。契丹族。东丹王※耶律倍第三子。为辽世宗※耶律阮弟,辽景宗※耶律贤叔。《辽史》失传。景宗时,保宁元年(969)四月,封吴王。时曾为奴所告,景宗知其诬,拒有司请审,斩奴示众。圣宗时,统和元年(983)十月,为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三年(985)十一月,诏掌秦王韩匡嗣葬祭事。
?—1697清代卫拉特蒙古高僧。名拉尊纳旺丹增。蒙古族。祖居察罕托辉(宁夏府北50里)。乌巴什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五世达赖封之为“额尔德尼伊拉克三呼图克图”。二十四年(1685)被清朝授为归
彝族历史专著。流传于黔西地区。成书较早,具体时间和作者不详。有汉文译本。主要记载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把人神灵化,又将塑造的神灵人格化,人神相融。着重叙述大地洪水泛滥,淹没万物,仅剩下一个山头,人类和动
又名折大山,党项族首领。世居云中,后徙河西。唐末从晋王李克用,曾任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后族人世守麟(今陕西神木县境)、府(今陕西府谷县境)之地。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亦称京营,即清代京师绿营。掌治安、司缉捕等。初建时,惟有南北两营。顺治十四年(1657),增设中营。康熙三十年(1691),以八旗步军统领(从一品)统辖巡捕三营,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捕营步军统领,俗称九门
金大臣。本名胡剌。盖州(治今辽宁盖县)按春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累官太学助教、应奉翰林文字、河东路提刑判官。滑州刺史、河东南路按察副使、寿州防御使。贞祐(1213—1
书名。蒙古语称“额尔德尼·额利赫”。蒙古编年史。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协理噶尔丹台吉编著。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该书记载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及其以前十五世的佛事活动。除叙述蒙古一般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大金川上游细华以南阿坝地方。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布里雅特。分布于今贝加尔湖周围。与秃麻、火里等部错杂而居。以狩猎为业,兼事游牧。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一说二年,1207),为成吉
汉代西域官名。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车都尉窦固破匈奴呼衍王于天山,取伊吾卢地(今新疆哈密县境),置宜禾都尉,掌管屯田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