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林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札岭卫均作扎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札岭卫均作扎凌山卫。
云南土司名。明正统八年(1443)置。治所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辖境为今云南潞西县大部及龙陵县部分地区。旧名“怒谋”,又称“大枯赕”。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
元明傣族土司。《元史·地理志》载有该路,但无注释。《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1325)有七月诏谕谋粘路记载。《明史·地理志》:“孟定府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置”。《读史方舆纪要》:其地在孟定府东南。地
见“乌古部”(332页)。
甘南第二大寺卓尼寺之创建者。全称萨迦巴格西·希日益西。元时西藏萨迦派僧人。精通经典。元帝师八思巴(罗追坚赞)随萨班赴内地途经卓尼时,喜见该地风景地势奇佳,倡言在该地建一大寺,并作建寺树塔安排,命其留此
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横垮大渡河。是我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藏语称“佳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原设泸定桥巡检,归属打箭炉厅。桥长100米、宽2.8米,由13条
即“速末水”(1840页)。
隋末唐初焉耆王。王族龙姓。原役属于西突厥。隋大业中,遣使赴隋朝贡。唐贞观六年(632),遣使入唐贡方物,请开大碛路以通商旅,太宗许之,并令其授咥利失可汗,以平西突厥内乱。高昌国怨其通大碛路,出兵屡攻,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珞瑜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一作“金珠”(藏语意为“目如龙”)、“格当公巴”(藏语音译,意为“九坝”,寺庙名)。宗政府驻格当村,故名。位于珞瑜地区东端、波密的西南部。原为达木村珞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或“山客”等。史书上称“畬民”、“畲客”或“峯民”、“峯客”。畲,音she(奢),意指刀耕火种或巢居的民族。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丁氏。世居尼尔吉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1851—1861)时,随多隆阿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授总管加副都统衔。次年,为记名副都统,以失约束革职。旋因功复原官,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