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考姆孜

考姆孜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弹拨乐器。即三弦弹拨琴。据传,乃古柯尔克孜语“考奥吾孜”(意为“美丽的乐器”)的音变。琴身以红松等木制成,琴腹呈椭圆形,颈细而长,包括弦柱、指板、共鸣板及箱、码等部分,以羊肠丝或马尾丝作弦。用手指弹奏。常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亦与“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钹)等打击乐器一起演奏威武雄壮的战争进行曲,以鼓舞士气。后随着古柯尔克孜(黠戛斯)人与唐朝关系的密切,流传至内地。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把这种乐器也带到新疆、中亚、克什米尔、波斯及阿拉伯等地区。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古城,曾发现4根铁弦的一种考姆孜。目前,居住在帕米尔地区的柯尔克孜人中,仍流传着这种考姆孜。在民间,一般用三弦考姆孜,长约65—70厘米,无琴器(琴轸),琴腹为木板音箱,弦为羊肠丝,调试多通过弦轴松或紧弦达到适当音度。既可独奏、伴诗,也可用于对唱、合唱、舞蹈等。无论在马背上或毡房里都可随时随地进行弹奏,被称为“万能乐器”。

猜你喜欢

  • 妣吉

    明代蒙古台吉之妻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比妓、比吉、妣妓、比姬、必济、拜济、嬖只等。源于汉语“妃子”。明代蒙古有许多著名妣吉记载于史册,如为夫报仇的※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达延汗之祖母※齐齐克妣吉(

  • 扇舞

    朝鲜族传统民俗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由女子表演。源于萨满教以及民间艺人在说唱表演艺术中所运用的挥扇动作和艺妓的即兴表演。舞者双手各持一把鲜艳的彩扇或羽毛扇,在民族乐器伴奏下,翻飞着彩扇,做出各种优美

  • 亦剌合

    ?—约1203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之一。又译亦剌哈、你勒合、亦腊喝。克烈部部长※王罕子。宋庆元二年(1196),与父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配合金军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国乌勒吉河),受金封为

  • 夏武烈帝

    见“赫连勃勃”(2423页)。

  • 胡拨

    见“火不思”(392页)。

  • 莫梭普

    珞巴族※民荣等部落未婚男青少年集体住宿的长屋。一般设在村寨中央,由同氏族人兴建。内分设多处火塘,每个火塘为一单位,由一有经验的青年负责管理事务。孤独老人、中年单身汉和来客均可在此寄宿,亦系村寨会议等活

  • 吴麟

    清代学者。满洲镶黄旗人。姓吴查拉氏。字子端,号晚亭、黍谷山樵。康熙四十九年(1710)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荐举鸿博,预修《明史》,纂《本纪》,充《明史纲目》纂修官。善诗文,工山水画

  • 阿里西瑛

    元代曲家、音乐演奏家。省称“里(李)西瑛。”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占籍松江(今属上海市)。原名木八剌,字西瑛。因身躯魁伟,又有“长西瑛”之称。元曲家阿里耀卿之子。自称居室为“懒云窝”。后为松江名胜之一。

  • 合扎猛安

    金朝皇帝侍卫亲军的称谓。女真语“合扎”意为亲军;猛安,意为千夫长。因以皇帝亲领之,故名。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后,徙金太祖阿骨打、辽王完颜宗干、秦王完颜宗翰之猛安,合并后称之,并专立侍卫亲军司统之

  • 大邦基

    即“大兴国”(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