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红缨帽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猜你喜欢

  • 乙弗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 移赉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汉语音译,“移赉”意为“三”,“勃极烈”为“官长”之意,合为“第三位重臣”。因在勃极烈系列中位次于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故名。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

  • 尼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喜和平安定的人”。他称撒梅、明朗。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路南、泸西、丘北、弥勒、陆良、罗平、宜良、武定等县和昆明市。详见“彝族”(2594页)。

  • 刘襄勤公奏稿

    书名。清刘锦堂撰。16卷。是书系作者于光绪(1875—1908)年间,奉命驻镇新疆的奏折汇编。奏稿起自光绪四年(1878)三月二十四日,止于十五年(1889)二月十五日。内容主要有:一为新疆改为行省经

  • 杂户

    金代户类之一。明昌六年(1195),金章宗始命宰臣分别户民,凡※女真本户、汉户及契丹户之外的户口,统称为杂户。

  • 白兰

    ①古族名。羌人的一支。以该地有白兰山(今青海黄河源西北布尔汗布达山)故名。南北朝时分布在今青海南部柴达木河流域以及四川西部地区。东北邻吐谷浑。以游牧为生,“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与党项羌关

  • 热兰遮堡

    见“台湾城”(649页)。

  • 西林布

    ?—1859清朝武官。达斡尔族。姓阿勒丹氏。隶齐齐哈尔镶红旗。道光二十一年(1841),以佐领驻浙江,防御英国侵略军从海上进攻。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石达开部于武昌,赐号阿木尔

  • 青海土人

    土族的史称。“土”非“土著”之意,系民族称呼,源于吐谷浑之“吐”。吐谷浑在唐朝中期以后被称为“退浑”、“吐浑”、“浑”,盖语急而然。《宋史》和《辽史》称作吐浑。“浑”蒙古语音译,意为人,故元时称为土人

  • 木萨·阿尔斯兰汗

    ?—971※喀喇汗王朝可汗。※萨图克·博格拉汗之子。956~971年在位。称“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汗”。曾在苏菲派教士帮助下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教,960年有20万帐突厥语部族人入教。在位期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