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草编凉帽。暖帽,在缝合的顶上,加一团红毛为饰;凉帽,在帽顶上加一小雨缨,即红缨。另有便帽,以红绒为顶,顶后或垂尺余红缦。时有“红缨满洲”之称。清太祖时,曾禁止在村子里戴有帽缨的凉帽,太宗时曾禁止帽上锭尖缨,顺治时方许黑帽缀以红缨,以后渐渐变成只有官兵的帽子才饰红缨,直到清末。
见“兀里奚山卫”(111页)。
西夏官吏名。景宗李元吴于建国初期设置,掌与宋朝的和市贸易事务。
宋建隆四年(963)马依泽、王处纳修撰。宋太祖赵匡胤命名并作序。马依泽,西域鲁穆国(今小亚细亚境内)人。信奉伊斯兰教,精天文历算。宋建隆二年(961),应召来华至汴京(今开封市),授司天监监正,与司天
清代布鲁特(阿尔克孜)部落名。又译提伊特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五十二年(1787),其首领伯舍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600余里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
鸟名。女真语音译,“慈鸟”之意。鹰的一种,即鸦鹘。生北方,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骆驼脊背间有疮,则啄其脊间肉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女真首领完颜乌古迺嗜酒色,饮啖过人,时人以“
见“锦州城”(2367页)。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辖。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接察哈尔正白旗,西邻察哈尔正黄旗,
宋代管理茶马交易的官署名。简称茶马司。专事经理收购茶叶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易换马匹。始置于元丰四年(1081,一作六年)。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司制颇不固定,茶、马两司时分时合。崇宁四年(1105)后,始
见“托河路”(752页)。
1797—185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却藏呼图克图四世。四世(一作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意希丹贝坚赞(又写作伊希丹毕扎拉参)之弟。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却藏滩。初在却藏寺学经,后至西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