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糌粑

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主食用。专用青稞磨成的面,藏语称“乃糌”,意为“青稞糌粑”。在青稞中加豌豆、蚕豆”磨成的为混合糌粑,藏语称“毕散”。平时将糌粑储于盒内,外出时装入皮袋(藏语谓汤古),食用时,将糌粑倒入木碗中,加酥油茶或盐茶、青稞酒、酸奶等拌和,用手捏成小团而食。贫苦农奴靠萝卜和野菜掺一点糌粑熬成粥(藏语称“土巴”)度日。甘南拉卜楞等藏族,有时将糌粑捏成勺形,内盛辣子和臊子做成糊状汤食用,此为《旧唐书》所载“凝妙为碗实羹酪并食之”遗风。

猜你喜欢

  • 於弥氏

    见“嵬名氏”(2220页)。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姊妹篇。40卷。记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始建炎元年(1127),迄嘉泰二年(1202),记70余年间有关诸事605项。有甲乙两集。甲集20

  • 胡来

    见“乌古迺”(332页)。

  • 乌古论栲栳

    即“乌古论镐”(340页)。

  • 和硕特南左翼末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群科札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罗卜藏察罕附罗卜藏丹津叛清,旋又悔罪降。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2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 蒙坑

    古地名。又作蒙坑。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之间汾河以东。《魏书·安同传》曰:“汾东有蒙坑,东西300余里,径路不通”。北魏天兴五年(402),拓跋珪遣长孙肥等围后秦姚平军于柴壁(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

  • 土民

    土族史称与他称。参见“土族”(63页)。

  • 元景安

    ?—577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拓跋什翼犍五世孙,大司农卿元永子。少工骑射,善于事人。初为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转大丞相府长流参军。袭父爵为代郡公,加前

  • 玉禄

    1872—1924民国时期将领。字鼎臣。内蒙古土默特旗人。蒙古族。清光绪年间在土默特陆军第二营当兵。1911年升第三连连长。因不满北洋军阀强行解散该部队,率军起义,经调解仍保留军队番号。1913年改编

  • 慕容威墓志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刻制。1974年出土于宁夏同心县韦州,今存宁夏博物馆(一说192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存武威文庙)。石方8寸,文盖完好。志上端侧面有粗率的线刻缠枝卷叶花卉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