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糌粑

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主食用。专用青稞磨成的面,藏语称“乃糌”,意为“青稞糌粑”。在青稞中加豌豆、蚕豆”磨成的为混合糌粑,藏语称“毕散”。平时将糌粑储于盒内,外出时装入皮袋(藏语谓汤古),食用时,将糌粑倒入木碗中,加酥油茶或盐茶、青稞酒、酸奶等拌和,用手捏成小团而食。贫苦农奴靠萝卜和野菜掺一点糌粑熬成粥(藏语称“土巴”)度日。甘南拉卜楞等藏族,有时将糌粑捏成勺形,内盛辣子和臊子做成糊状汤食用,此为《旧唐书》所载“凝妙为碗实羹酪并食之”遗风。

猜你喜欢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书名。南宋李心传撰,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姊妹篇。40卷。记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始建炎元年(1127),迄嘉泰二年(1202),记70余年间有关诸事605项。有甲乙两集。甲集20

  • 格当宗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在※珞瑜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一作“金珠”(藏语意为“目如龙”)、“格当公巴”(藏语音译,意为“九坝”,寺庙名)。宗政府驻格当村,故名。位于珞瑜地区东端、波密的西南部。原为达木村珞

  • 弘吉喇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明人亦译作“瓮吉剌”、“土(王)吉刺”。源于辽代及蒙元时期之※弘吉刺,原驻牧于今呼伦、贝尔湖至额尔古纳河一带,与孛儿只斤氏世为婚姻,元代,其封地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东侧)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

  • 五端

    见“于阗”(58页)。

  • 李文

    ?—1488明朝土族西府土司。世居青海西宁。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之裔,※李英侄,李雄子。明宣德四年(1429),升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因功累迁都指挥使。正统元年(1436),奉旨挂镇西将军印,充总兵

  • 海力苏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东部,南北宽约15公里,东西长100公里,海拔300—500米。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源丰富。春季绿草如茵,夏季野花遍地,牛羊布野,是一处水草丰美的

  • 乙弗朗

    西魏大臣,字通照,吐谷浑族。先世原居东部,世为部落大人,后徙代郡,居上乐。少有侠气,善骑射。北魏孝明帝(515—528在位)时,为避乱,徙居并(治今山西太原)、肆(治今山西忻县西北)地区。附于尔朱荣,

  • 稠离

    即“稠雕”(2367页)。

  • 吴尔古岱

    ?—1623后金将领。满族。太祖※努尔哈赤之婿。姓纳喇氏。哈达部万汗王台之孙。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率军灭哈达,降其父蒙格布禄贝勒,次年借口杀之,受明廷斥责,努尔哈赤遂以女莽古济妻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