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科差

科差

元朝赋税名目。《元史·食货志》:“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又有俸钞之科”,共3项。对象是民户,其他诸色户不征。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户籍科差条例,按各户户等高下摊派不同数额,以三等九甲为差,诸科差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又有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之分。二年,又定科差之期:丝科限八月,包银初限九月,中限十月,末限十二月。三年,又命丝科不过七月,包银不过九月。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诸差税皆由司县正官监视人吏置局均科,布示于民。参见“丝科”、“包银”、“俸钞”。

猜你喜欢

  • 做小贡

    旧时德昂族家庭举行的宗教祭祀活动。流行于云南镇康等地。一般在老人死后,子孙为其超度之魂,须请佛爷念经及寨中老人进餐,耗资常达数十元至百余元不等。

  • 卢汉

    1895—1974彝族民主革命者。字永衡,原名邦汉,彝姓吉狄。云南昭通县(今昭通市)人。幼年在昭通县立学堂读书。1911年随表兄龙云参加《保路同志军》魏焕章部。同年10月在四川宜宾参加援川滇军谢汝翼部

  • 也儿的石河

    见“多罗斯水”(852页)。

  • 聂耳国

    见“儋耳国”(2516页)。

  • 美登

    僜语音译,意为“穷人”。解放前僜人社会中的贫民。随着氏族组织解体,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占有少量土地,缺少劳动工具,生活贫困。有的需要靠当雇工和借贷维持生活,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 毕里纥都

    元代地名。又译伯勒赫图。位于蒙古国都城和林(又作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东北。为岭北行省手工业聚居地之一。定宗二年(1247)途经其地的张德辉著《塞北纪行》(又作《岭北纪行》)载,其地“乃弓匠积养

  • 喀楚特

    即“乾竺特”(1982页)。

  • 孟格布录

    见“猛骨孛罗”(2078页)。

  • 谢捆

    土族语称“却克·保力嘎”,意为“取毕捆子”。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土族农业生产习俗。秋天,将田间的麦豆等捆子运到场上垒起后而举行的庆丰收活动。届时,家家杀猪宰羊犒劳农田劳作者,吃肉、喝酒、唱酒曲等尽情欢娱一

  • 胜剌哈

    见“胜纳哈儿”(17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