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马场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约9公里种马场附近,海拔1790米,南北长2公里,东西约1公里。现存墓葬约15座。俱三、五成组的土墩墓。大型墓5座,高约4米,直径30余米。中型2座,高约1米,直径约15米,小型墓8座,封堆高30公分,直径5—10米。据试掘资料,估计为乌孙或塞种人遗存。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昭苏县城东约9公里种马场附近,海拔1790米,南北长2公里,东西约1公里。现存墓葬约15座。俱三、五成组的土墩墓。大型墓5座,高约4米,直径30余米。中型2座,高约1米,直径约15米,小型墓8座,封堆高30公分,直径5—10米。据试掘资料,估计为乌孙或塞种人遗存。
?—1746清代傈僳族抗清首领。云南泸水秤戛寨人。乾隆十一年(1746),因不堪永昌府官吏和泸水六库白族段姓土司的压迫苛派,与排把、幸党等寨傈僳族密老五、欧傈僳集众数百进行反抗,以伏弩射伤团练。江外阿
见“乌罗府” (334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强。
明代四川卫所名。又称小河千户年。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山河营。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松潘地方广远,兵力寡弱,控制为难,且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猝有缓急,通报不易,奏请增兵设站,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蒙古语,“旷野有鸦”之意,或云意为“果子沟”。维吾尔语称此地为塔什伯拉克,意思是“石庙”。又名沁城。今新疆哈密县沁城。清朝设绿营塔勒纳沁管屯都司于此。
见“耶律资忠”(1319页)。
书名。明代游记及西南民族志。6卷。明王士性(1546—1598,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汉族)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内容以游历见闻为主,兼及西南少数民族社会、政治、风情
1908—1944原名金成镐。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1914年后迁居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自幼受家庭和学校良好教育。1916年入通县潞河小学,1922年考入潞河中学。1926年,加入
辽朝对部分回霸女真人的称呼。是就辽东半岛之南女直而言,因居辽东地区北部,故名。分布在今辽河中游辽宁昌图、开原、铁岭、新民及内蒙古奈曼等县旗地。其下分若干部,《辽史·圣宗纪四》统和八年九月条有“北女直四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阿尔巴卜伯克”。维吾尔语。职司摊派差役,催收赋税等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分别定为六、七品不等。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