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谷娘
德昂族对传说中稻谷的女性保护神——谷娘的祭祀活动。祭祀分三个时节进行。春播前,全村共择一吉日,宰杀鸡、猪、牛,人们着盛装,携炊具、大米、粑粑,敲起铓锣和象脚鼓到地里,请佛爷、长老念经,祈求来年谷物丰收。祭毕共聚餐,开始播种。中耕薅草时,请谷娘回家,并于家中竹壁上置一竹篮,内装饭菜,每月十五、二十三、三十日不断添食,至新谷登场,尝新之后才倒去。打谷时,妇女带上饭菜,果品于谷堆上摆好,唤谷娘洗脸食用。运谷回家时,顺请谷娘回家于事先编扎好的小茅屋(谷娘屋)休息、过冬。
德昂族对传说中稻谷的女性保护神——谷娘的祭祀活动。祭祀分三个时节进行。春播前,全村共择一吉日,宰杀鸡、猪、牛,人们着盛装,携炊具、大米、粑粑,敲起铓锣和象脚鼓到地里,请佛爷、长老念经,祈求来年谷物丰收。祭毕共聚餐,开始播种。中耕薅草时,请谷娘回家,并于家中竹壁上置一竹篮,内装饭菜,每月十五、二十三、三十日不断添食,至新谷登场,尝新之后才倒去。打谷时,妇女带上饭菜,果品于谷堆上摆好,唤谷娘洗脸食用。运谷回家时,顺请谷娘回家于事先编扎好的小茅屋(谷娘屋)休息、过冬。
?—1791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堪布(一说孜仲)。藏族。乾隆五十六年(1791),廓尔喀侵扰后藏济龙、聂拉木时,其于扎什伦布寺内,以占卜为名,妄称不可与敌接仗,以佛言惑众,致使喇嘛藏众不思竭力防御,自相
邓至羌国王。白水羌人。※像舒治之后。北魏永平二年(509),邓至国遣使朝献,魏宣武帝以其为邓至国世子,封邓至王。
国名,北朝之一。为东魏丞相高欢子高洋所创建。其先系鲜卑化汉人,或谓高丽人、鲜卑人。东魏武定八年(550)五月,齐王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齐,改元天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北齐。据有今洛阳以
见“阿拉善额鲁特”(1243页)。
河名。古称白水、漓水。黄河上游支流。在甘肃省南部。源出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北流至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长160公里。约有20余公里流经东乡边沿地区。为东乡族及其先民居地。传说为夏禹王治水时疏水入河的一
见“石璟”(448页)。
朝鲜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由女子表演,一般是群舞。舞者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头顶瓦罐,在民族乐器伴奏下,欢快起舞。主要反映朝鲜族妇女从溪边或井畔顶水回家的情景。充分展示了朝鲜族妇女朴实勤劳的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滨大小吉里河(今吉林河),东与北界乌珠穆沁旗,西界浩齐特右翼旗,南界克什克腾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
清满洲旗人妇女的服装。因脱胎于满族妇女的长袍,满族被称为旗人,故称。顺治初年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穿着。初时袖口平而肥大,腰身宽大直统,下摆不开衩,长可掩足,身上绣以各种纹饰。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