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山仪

祭山仪

契丹族祭祀仪式。为该族之大礼。相传于开国前遥辇氏胡剌可汗时制定。契丹“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喇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属分地,号八部落。”(《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本末)后于木叶山立祖庙,塑始祖与8子像,每年春秋与大战发兵前,帝后往祭。此仪甚隆。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向;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二树,以为神门。牲用赭白马、玄牛、赤白羊,皆牡。杀牲,体割,悬之君树。太巫以酒酹牲。皇帝、皇后盛装御鞍马。群臣在南,命妇在北,依各部旗帜之色以从。帝后至君树前下马,升南坛御榻坐。群臣、命妇分班,以次就位;合班,拜讫,复位。帝后诣天神、地祗位,致奠,阖门使读祝辞。北府宰相及惕隐以次奠于君树。然后皇帝率孟父、仲父、季父3族,绕神门树3匝,余族继绕7匝。帝后升坛,诣祭东所,巫三致辞,每致辞,帝后及在位者一拜。帝后各举酒二爵,肉二器,再奠。命中丞奉茶果、饼饵各二器,奠于天神、地祇位。执事郎君20人持福酒、胙肉,诣帝后前。太巫奠酹讫,在位者以次饮福酒、受胙肉。后拜退,凡国有大事,相机祭祀。

猜你喜欢

  • 第巴

    藏语音译,又译牒巴、第悉。原意为“部落长”、“头人”、“领袖”。清初西藏地方官名,意为“政务总管”,代表达赖喇嘛参加蒙古和硕特部在西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后五世达赖喇嘛命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权力甚大,俗

  • 李通明

    1842—1917拉祜族爱国首领。原活动于云南澜沧、沧源一带,清同治(1862—1874)年间,因率拉祜族反清斗争失败,带领数千户拉祜族、傈僳族人民退入西盟山地区定居,以传播佛教和与佤族头人歃血立盟等

  • 把林台吉

    ?—1578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称野邓台吉。因领有土默特所属把林部,故习称把林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五子。驻牧于大同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塞北五百里处的歹颜那失机。隆庆五年(1571),受

  • 把塔木儿

    ?—1472明哈密右都督。忠义王※脱欢帖木儿外甥。畏兀儿人。一说系※卜列革女之子。天顺四年(1460),忠顺王卜列革卒,无嗣,众头领欲拥其嗣位,王母※弩温答失里以臣不可继君位,不允。自是国内无主,众益

  • 羽陵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一作羽凌州。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芬问部(一作芬阿部)为羽陵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

  • 阿旺吉甸旺秋查巴

    又作仁蚌阿旺吉查。明末后藏仁蚌地区王子。《萨迦班智达传》作者。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藏历十一饶迥之阴土兔年,1639)著于仁蚌波昌。该书以诗体专述萨班幼年、青年学法情况,精通五明之学,特别记载了萨班携八

  • 灵关道

    古道名。又作零关道、零官道、西夷道、洱海道。汉武帝(前141—前87在位)时,为加强中原与西南民族地区的联系,命司马相如筑,自今四川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通灵关道,桥孙水(

  • 夏辽结盟

    西夏建国前与辽的短期结盟。夏太祖李继迁曾任宋朝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后为寻求自立,屡遭宋朝军事打击,陷入困境。为取得与宋敌对的辽国支持,宋雍熙三年(986)二月,李继迁派亲信张浦持重金到辽国表示归附。辽圣

  • 石峰堡起义

    见“田五起义”(563页)。

  • 把都儿台吉

    见“阿穆尔达喇达尔罕”(12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