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色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有酬劳”。专指为主人饲养猪的人役。一般由主人派给大、小母猪若干头让苏龙户独自饲养,各头产子允许一次性的留一小猪作酬劳,其余均属主人所有。猪病死需送还,丢失须如数赔偿。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有酬劳”。专指为主人饲养猪的人役。一般由主人派给大、小母猪若干头让苏龙户独自饲养,各头产子允许一次性的留一小猪作酬劳,其余均属主人所有。猪病死需送还,丢失须如数赔偿。
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民户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又值圣宗释免奴隶,以置部,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
西域古河名。见《隋书·西域传》,流经石国(今中亚塔什干)。《新唐书·西域传》:流入中国称真珠河,亦曰质河。又云: “捍(今费尔干纳)东临叶叶水。《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
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的战役之一。又作“合兰真沙陀之战”。※阔亦田之战后,札木合以及阿勒坛、忽察儿等蒙古贵族投靠克烈部王罕。铁木真怨其盟友王罕收留劲敌札木合,拒绝联姻;王罕忌铁木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称“达怛”、“鞑怛”、“鞑靼”、“达达”。最初见于唐代突厥文《阙特勤碑》,9世纪中始有汉译名。原是突厥的一支,居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等地。宋、辽时期从属于契丹。13世纪初被蒙古征
占卜方法之一。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起源甚早。《元史·张庭瑞传》载羌人“生裂羊脾卜之,视肉之文理如何,则吉其兆。”明清时沿袭此俗。嘉靖《四川总志》记松潘地区风俗称:“炙羊膀以断吉凶。”道光《茂州志》亦有
邓至国末代王。又作檐桁。白水羌人。※像舒治十一世孙。西魏恭帝元年(554),失国奔魏,太师宇文泰遣章武公宇文导率兵送复之。自后无闻。
仡佬族传统工艺品。用羊毛织成的一种羊毛布。每年仲春剪下羊毛,手工纺成细线,可织出各种花纹的毛布料。因投放白腊场销售而得名。可作为制做大衣的用料。有些花纹可使布面起花,布里平板。盛行于贵州大方县等地。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元代河流名。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之一支。发源于哈剌和林山。“哈剌”意为“黑”,“和林”一说意为“岩团”,一说意为“营帐”,即“黑岩团”或“黑营帐”。《元史·地理志》称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所建都城哈剌和
见“九姓回鹘可汗碑”(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