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
地名。位于澜沧江东西岸。因有盐泉百余,故名。东界巴安、南连云南阿墩,西接杂瑜,北临宁静界。旧归乍丫呼图克图管辖,历以毕吐小河为藏界。光绪三十三年(1907),盐井河西腊翁寺喇嘛举兵反清,被平定,后改流设治,置盐井设治委员。民国元年(1912)改县。
地名。位于澜沧江东西岸。因有盐泉百余,故名。东界巴安、南连云南阿墩,西接杂瑜,北临宁静界。旧归乍丫呼图克图管辖,历以毕吐小河为藏界。光绪三十三年(1907),盐井河西腊翁寺喇嘛举兵反清,被平定,后改流设治,置盐井设治委员。民国元年(1912)改县。
明代蒙古职事名。蒙古语音译。从事侦探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向导、夜不收同”。
明代藏区古地名。《明史》称“其地在四川徼外,视乌斯藏为近”。灵藏康方言读为“林丛”,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之邓柯南境。永乐五年(1407),明廷封其地政教首领著思巴儿监藏为※赞善王,赐金印,诰命
?—1728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僧人、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扎尔鼐·罗追杰布。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七世达赖喇嘛仓储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拥护清军入藏平定侵扰西藏之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军,
契丹王朝所置官卫名。契丹语称作“阿思斡鲁朵”(“阿思”意为“宽大”,“斡鲁朵”意为“宫”)。为辽道宗※耶律洪基所置宫名。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
见“王罕”(201页)。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白山宗”、“白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穆罕墨德·伊敏(伊禅·卡兰)和卓。相传早年在新疆阿图什北面柯尔克孜族地区布教,徒众喜冠白帽,故称。宗教
契丹语,意“朋友”。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四月,中原后唐王朝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七月,遣供奉官姚坤赴契丹告哀,辽太宗※耶律德光言:“我朝定儿也。吾方欲救之,以渤海未下,不果往。
书名。姓氏谱系著作。蒙古八旗正蓝旗都统博尔济吉特·罗密著。雍正十年(1732)用满文写成。道光十九年(1839)译成蒙文。手稿本3卷。第一卷记载成吉思汗祖先及元朝诸帝;第二卷记载蒙古必力克图汗(北元昭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莫与俦(1762—1841,字犹人,贵州独山人,布依族)撰。内容详考汉且兰县的建置沿革及今地(在布依族地区)。为研究贵州古地及布依族先民社会历史的参考资料。有《贞定先生遗集》卷1
山名。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大雪山东南分支。金沙江、马边河分水岭。方圆千里,包括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之间广大三角地带。以黄茅埂、大风顶为分水岭,西称大凉山,东称小凉山,最高峰称捎瑙门车台,海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