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瓦剌

瓦剌

明代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由蒙元时期斡亦剌后裔及吸收其他部落发展而成。初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一带。北邻乞儿吉思,西南连别失八里、哈密,东接鞑靼。主要经营畜牧业,兼营狩猎、手工业及少许农业。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原萨满教较盛行,后信奉格鲁派喇嘛教(藏传佛教),也颇受伊斯兰教影响。明初,由瓦剌王猛可帖木儿统率,号称四万户。后由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领其地,明廷分别封之为顺宁王、贤义王及安乐王,贡使表文往来不绝。马哈木子脱珪袭位后,内并太平、把秃孛罗部,外联鞑靼脱脱不花(岱总汗),击败阿鲁台及阿台汗。子也先承其势,统辖东西蒙古诸部,威及西域及东北。※“土木之役”大败明军,掠获明英宗,震撼中原。也先死后,瓦剌趋衰,主力渐移向漠西,主要活动地区,以坤桂河、札布汗河为中心,东到杭爱山,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越唐努山。仍通过各种途径与明廷保持联系,并在西域事务中产生颇大影响。后为东蒙古所逼,舍弃中心驻牧地,向天山北路发展,以此为中心,西北方面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及哈萨克草原移动,西南向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推进,东南向青海迁徙。由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部组成新的卫拉特联盟。明末清初,我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在准噶尔贵族统治下,包括卫拉特诸部和其他一些蒙古及突厥语族部落在内的强大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瓦剌”一词逐渐为“额鲁特”、“厄鲁特”、“卫拉特”所代替。

猜你喜欢

  • 索赤赞普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四位赞普。姓勃窣野。※定赤赞普与索塘塘王妃之子。藏史称以其曾祖※聂赤赞普为首的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美赤赞普嗣。

  • 瓯越

    即“东瓯”(507页)。

  • 乌拙

    高句骊国官号。见于《北史》、《周书》、《隋书》三史本传,为高句骊国12等级“大官”中的第六级,位于※“意侯奢”之下,※“太大使者”之上,与诸官分掌内外事。其他正史皆不载其名。

  • 四月会

    见“奥米那楞”(2253页)。

  • 阿玛斯

    蒙古族祭火神的供品。蒙古语音译。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火神是其崇拜的神祗之一,故有祭火的传统习俗。自佛教传入蒙古后,祭火之俗不变,仅加入佛教内容或由喇嘛诵经祭火。阿玛斯是其传统祭火供品之一,以黄油和大

  • 阿昔洞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隶属松潘卫(治今四川松潘县)。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族地置阿昔洞簇长官司,任命当地部落首领为长官。参见“阿昔洞簇长官司”(1248页)。

  • 得图木瓜

    傈僳语音译,意为“关于打仗开辟田土的歌”。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记述400多年前滇西北一带的民族战争和傈僳族英雄木必扒领导傈僳族人民迁徙及开辟怒江地区的历史事实。全诗以高亢激越的基调,悲壮沉痛的感情,丰

  • 贡乔丹悲嘉措

    1824—1903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四十八任堪布。藏族。生于杂义唵奇地方。道光九年(1829),迎入拉卜楞寺坐床。次年从嘉木样受沙弥戒。十二年(1832),参加传法道场。二十一年(1841)赴西藏,适

  • 黎溪州

    元代旧州名。古无城邑。当地民族称之为“黎驱”,讹为黎溪。初为乌蛮与汉人杂居地,南诏阁罗凤徙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今彝族)逐走白蛮。大理国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其

  • 智昭国师

    见“觉行国师”(17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