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班第达

班第达

藏传佛教最高学位名。又作“班智达”、“班弥怛”。是梵语。对精通大小五明(大五明:声明、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小五明:诗、词、韵、历算、戏曲),和精通佛教经典者,始授以此学位。《元史》载八思巴学富五明,故又称“班弥怛”。元初萨迦派高僧公哥监藏,德高望重精通五明为世景仰,故尊称为萨迦班弥怛,简称萨班。又,格鲁派“班禅大师”,即“班弥怛禅波”(“禅波”意为“”)的简称。获班第达学位者,广受僧俗尊敬,被邀赴蒙古各地弘扬佛教。如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藏传佛教首领、语言文学家乌和特隆归达赖(卫拉特蒙古首领拜巴噶斯义子),以博通经教,深受蒙古封建主及广大民众崇敬,被尊称为“拉让巴咱雅班第达”。蒙古并有以“班第达”名号转世的呼毕勒罕。

猜你喜欢

  • 理塘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藏名“绛钦却科林”,意为“大慈法轮寺”。地在甘孜州理塘县。明万历八年(1580),由三世达赖锁南嘉措创建。寺院雄伟,有殿堂400余座,内藏文物甚多,著名的丽江理塘版大藏经及

  • 烤整羊

    蒙古族传统佳肴。亦称烤全羊。该食品历史悠久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和改进。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河套人时期,即在沙地上挖坑,烧食猎获的野兽。古代蒙古族以游牧、狩猎为生,用各种器具烧烤畜肉、兽肉。据《元史》记

  • 定咱喇什

    ?—1744清朝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桑忠多尔济长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以三等台吉从清军防御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雍正二年(1724),从征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八年(

  • 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

    书名。俄国尼·维·鲍戈亚夫连斯基著。1906年圣彼得堡版。该书是作者在新疆俄国领事馆工作时所收集情报编纂而成。全书41章,23万余字。书中对新疆山川、河湖、自然景观、民族变迁和习俗、城村生活、工农业生

  • 陈留

    见“萧孝友”(1994页)。

  • 岩渊县

    渤海王国置。为南京南海府椒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有说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西北。辽灭渤海后,其民与椒州所属大多被迁至今辽宁海城县附近,并为一县,以其名称之,上置耀州(治所在今辽宁营口县北岳州城)统之。

  • 锡伯文

    我国锡伯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朝政府抽调东北锡伯族官兵去新疆屯垦戍边,连同家眷3千余人。经过200多年的时间,锡伯族使用的满语、满文有了一些

  • 恩达塘

    见“恩达”(1868页)。

  • 曲郡嘉措

    清代青海德庆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塔秀部落之董姓氏族。入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康熙七年(1668),举行立宗辩论,获然降巴学位。十年(1671),返安多地区,在险峰陡峭的山岩、石窟修行,被誉为印度圣者

  • 永谢布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译永邵卜、应绍不、雍谢布等。属※右翼三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元代的云需府。据《皇明北虏考》等汉籍载,该万户由十营组成,称阿速(阿苏特)、哈剌嗔(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布里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