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
县名。在青海果洛州东南部,东南邻四川阿坝、壤塘、色达,西北连果洛州达日、久治两县。被称为果洛藏族之“老家”,果洛部众皆在此追寻其祖先的踪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时外来藏族农民纷至瑶史德、尼沙尔果、青木达垦荒务农,兼营牧业和狩猎,随人口繁衍,逐渐向外迁移,沿马柯河自南向北遍布班玛及果洛全境,该地藏族部落多而小,互不统属。境内有宁玛派寺院数十座,活佛百余人。
县名。在青海果洛州东南部,东南邻四川阿坝、壤塘、色达,西北连果洛州达日、久治两县。被称为果洛藏族之“老家”,果洛部众皆在此追寻其祖先的踪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时外来藏族农民纷至瑶史德、尼沙尔果、青木达垦荒务农,兼营牧业和狩猎,随人口繁衍,逐渐向外迁移,沿马柯河自南向北遍布班玛及果洛全境,该地藏族部落多而小,互不统属。境内有宁玛派寺院数十座,活佛百余人。
亦译“习不失”。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酒醒”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昭祖子完颜乌古出经常酗酒,屡悖其母,其母徒单氏即把乌古出之子命名为辞不失。
※葛逻禄三姓之一。参见“葛逻禄”(2184页)。
哈萨克汗国创建者之一。又译加尼别克、札你别克,又名阿布赛义德。明景泰七年(1456),与※克拉依汗率部分游牧部落,脱离月即别(乌兹别克)阿不勒海尔汗的统治,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与别失
?—1832清朝蒙古王公。土默特部人。札萨克固山贝子朋素克琳亲第四子。嘉庆四年(1799),袭札萨克固山贝子。六年(1801)三月,命乾清门行走。十二月,尚四公主,授固伦额驸,命御前行走,赏双眼花翎。
见“鞑靼”(2488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部鲜卑部落名。亦作末那娄、莫耐娄,或误作“莫多娄”。西晋元康七年(拓跋禄官四年,297),该部大人倍斤率部入居辽东,并投拓跋氏。后随北魏徙居代郡(在今河北蔚县西南至山西大同一带)。北魏
见“迦坚茶寒殿”(1551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喀勒达所。永乐四年(1406)正月设,以巴图布哈等为千百户。清代喀勒达山在珲春城(今吉林省珲春县)东80余里。
明代哈密头领之一。正统(1436—1449)初,叛离哈密。五年(1440),与捏列骨率兵围哈密,被新迁于把思阔(巴里坤)之忠勇王也先土干(金忠)弟猛哥卜花所败。八年(1443),又助瓦剌也先太师将奄克
元代户类之一。中统元年(1260)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将所有人户分为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协济户等。交参户系指过去括户时曾经入籍,后来迁徙他乡,因而在当地重新登录著籍的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