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沁
县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邻甘肃玛曲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兴海两县,西接本州玛多、达日两县,南界甘德县。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史载,汉至隋唐,部分羌族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宗(763—779)时,始在其地置羁縻州。清康熙(1662—1723)年间,划归上果洛,封部落首领为土百户。解放前,已形成然洛、大武麦仓、大武休麻等部落。
县名。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邻甘肃玛曲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兴海两县,西接本州玛多、达日两县,南界甘德县。为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史载,汉至隋唐,部分羌族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宗(763—779)时,始在其地置羁縻州。清康熙(1662—1723)年间,划归上果洛,封部落首领为土百户。解放前,已形成然洛、大武麦仓、大武休麻等部落。
白族传统节日和街期。又称祭观音街、观音街或观音市。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脚下举行,为期5—7天。相传唐代永徽间(650—655)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来到中种峰下,征服了恶魔罗刹,开辟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部、黄河北岸、大黑河上游。秦、汉时云中郡地。明为东胜左卫,嘉靖中(1522—1566)入蒙古西土默特,台吉脱脱驻牧于此,建脱脱城,亦称托克托城。清乾隆元年(1736
金、元村社中的乡级吏役。《金史·食货志》:村社按户口众寡为乡,置里正,以按比户口,催督赋役,劝课农桑。村设主首,助里正禁察非违,下置壮丁,佐主首巡警盗贼。里正,由富民出钱雇募强干有抵保者充之,初供役不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音译《哈敦·温都苏鲁·额尔德尼因·托卜赤》,汉译作《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简称《珍宝史纲》,今通称《蒙古源流》。东蒙古鄂尔多斯部乌审旗※萨囊彻辰以蒙文撰写。成书于康熙元年(166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明代汉籍亦译作“兀甚”、“偶甚”等。清代译作“乌古新”、“卫新”、“乌审”等。源于蒙元时期的※“许兀慎”。约明中期,该部分为东西两支,分属※鄂尔多斯和※蒙古勒津(满官嗔,后称土默特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生活能维持自给的人家的称谓。即中等阶层。大多自种自食,不用靠借债或帮工维持生活,个别还收有养子。西盟佤族地区虽早已产生贫富分化,但迄至解放前夕仍不十分突出,故这一阶层
萨满教巫者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对仅为人祈祷“治病”者的称呼。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但为数不多。不分年龄、性别皆可充当,多是天花、麻疹患者病愈后为之。据说其能请到的神只几种,专治别
珞巴族※民荣等部落未婚男青少年集体住宿的长屋。一般设在村寨中央,由同氏族人兴建。内分设多处火塘,每个火塘为一单位,由一有经验的青年负责管理事务。孤独老人、中年单身汉和来客均可在此寄宿,亦系村寨会议等活
参见“策旺拉布坦”(2237页)。
甘肃省卓尼地区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