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遍游长安、西川、荆州、河北等地,遍读佛教经典。20岁受具足戒,从事佛学研究。因感各说不一,莫知所适,遂决意西行求法。贞观三年(629),自长安西行,途经姑藏(今甘肃武威)、敦煌、高昌(今新疆鄯善县)、姑墨(今新疆阿克苏)、罽宾(克什米尔)、呾罗斯(前苏联江布尔城)等地,历尽艰险,于贞观七年(633)抵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那烂陀寺,从戒贤(号正法藏)学《瑜伽师地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论典。兼习梵书。越五年,复游历东、西、南、北印度圣迹。后至杖林山胜军论师所,学《唯识抉择论》、《庄严经论》等,并著《会宗论》三千颂,批驳该寺师子光见解。寻奉戒贤命,同小乘论师辩论,获胜;戒日王为之设无遮大会,使宣讲大乘教义,名声大振。贞观十九年(645)返长安,获梵本经论675部。受命居弘福寺传译,继转慈恩寺。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其中最主要的有《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等,史称之为“新译”。还将《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又将西行沿途见闻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对中国各民族的佛教有着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