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龙语

独龙语

我国独龙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同县的怒族也使用独龙语。另外,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部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12000左右。在国外,称日旺语,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独龙语有方言差别,分独龙江方言和怒江方言。方言间差别不大,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和少量词汇上。以贡山四区龙拉独龙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28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没有送气音。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前两套。有一套舌面中音,唇齿音是后起现象。有5个腭化辅音和8个唇化辅音。有14个复辅音,由双唇和舌根辅音加后置边音、卷舌半元音构成。还有鼻音加喉塞音构成的3个节尾辅音。有13个单元音,分长短两套,短元音仅出现在带韵尾的音节里。有9个复元音,8个是前响的,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出现了1个由y介音构成的后响复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构词节尾辅音有m、 n、η、p 、 t、 k、 l、 、?等9个。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太大。有丰富的连读音变现象。语法特点:独龙语有丰富的粘附形态和屈折形态,大多数语法范畴和形式都是用形态来表达的。根据形态标志和句法功能,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名词有多数、指小、人称领属范畴,用加后缀或前缀的方式表达。数词或量词都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量词较丰富,它与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定语或强调施动时,词根元音或声调要发生屈折变化。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人称代词重叠表示反身。动词有人称、数、体、态、式、方向等语法范畴。人称有一、二、三人称,数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均用形态手段表达。动词人称变化除与主语发生一致关系外,在一定条件下还与宾语、主语的定语、宾语的定语发生一致关系。体有将行体、现行体、已行体、完成体,均用加后缀的方式表达。态分自动、使动、互动3种,自动加后缀,使动和互动加前缀表示。式有疑问、命令、祈求、否定等形式,均用粘附性前后缀或词根屈折变化表达。方向有向心、离心、向上、向下4种形式,用后缀表达。形容词作谓语,有与动词相类似的语法特点,但形容词可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较丰富,从语法作用看有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经由、连同等,另外还有一类定指助词,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组合的复合词占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有并列、偏正、主谓、支配等类。派生词较丰富,以加词头为主,有24个构词词头。四音联绵词很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也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傈僳语和缅甸语借词。以音译方式为主。

猜你喜欢

  • 阿吾勒巴斯

    哈萨克族※阿吾勒之长。又称阿乌尔长。一般由经验丰富、政治上有威望、富有或比较富有的长者担任。有权决定本阿吾勒往各季牧场迁移之时间、成员去留、调拨使用人力、资力,并负有调解各户及阿吾勒间纠纷的责任,参预

  • 小扎木素

    ?—1670清代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八世孙,阿津泰子。崇德三年(1638),遣使朝觐清朝。七年(1642),随额璘臣及大扎木素贡驼马。顺治六年(1649),拒附大扎木

  • 鲜虞

    先秦时期狄人的一支。西周幽王八年(前774)即见于记载。初分布于西周之北,即今陕北和晋西一带。春秋时成为白狄中最强大的一支,东邻赤狄,奉赤狄潞氏为盟主,建北狄政权。北狄分裂后,长狄赤狄先后被华夏诸侯所

  • 屋骨朵鲁

    即“移剌子敬”(2067页)。

  • 钦定西域同文志

    书名。简称《西域同文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傅恒等奉敕撰。全书24卷。分天山北路地名、天山南路地名、天山南北路山名、天山北路水名、天山南路水名、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天山南路回部人名、青海属地名

  • 姜州

    ①唐代旧州名。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封山县(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贞观十年(636)废。 ②元代旧州名。乌蛮阿坛绛(笃慕后裔)孙阿罗,仕大理国贵族高升泰。是时会川(在今四川会理县西)有城曰龙纳,

  • 贞孝公主

    758—793渤海国公主。第三世王※大钦茂第四女,名佚。此为谥号。早年受女师之教,“敦诗悦礼”,大钦茂大兴五十六年(唐贞元九年,793)死,享年36岁。葬于今吉林省和龙县龙头山,其墓1980年10月被

  • 述律

    见“耶律璟”(1304页)。

  • 火落赤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一译黑劳赤。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不只吉儿台吉子。原与父兄驻牧于山西偏关外六、七百里处,即今土默川一带,后该地被俺答汗占据,遂与兄弟西迁。隆庆六年(15

  • 脱帖木儿

    见“图帖睦尔”(14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