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龙族

独龙族

自称“独龙”。文献旧称“俅夷”、“俅子”、“俅人”、“曲夷”、“曲人”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5816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河畔。相传其祖先很早便从怒江迁至此地,唐宋时为南诏、大理辖地,元、明、清时期隶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清中叶曾将独龙河与怒江各分两段,同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管辖,后康普土千总把独龙河上游地区转赠给西藏喇嘛寺,通过察瓦隆藏族土千总向独龙族索贡。民国时属菖浦桶行政委员公署统辖,后改贡山设治局。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司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产、生活水平极低,到解放前夕还停留在原始父系家族公社的解体阶段。每个家族都有固定的区域,多以山岭或溪流为界,有家族公有的耕地、山林、猎场和捕鱼口。20世纪初还普遍存在同一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组成的原始共产制大家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主妇按人平均分食。主要从事刀耕火种,耕作技术粗放,产量低,采集渔猎在经济生活中有相当比重。交换是通过走访以相互馈赠的原始方式进行。解放前二三十年因铁器使用增多,大量出现几户伙耕及个体家庭私耕,促使家族公社走向解体。实行氏族外婚,有固定的通婚集团,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解放前仍盛行妻姊妹婚和转房制,故有一夫多妻现象。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去以木刻、结绳记事,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生产力低下,无力战胜自然灾害,相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过去妇女还有纹面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修路架桥,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医院、学校,使独龙河地区的落后面貌不断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

  • 稠雕

    ?—前102匈奴大当户。一作稠离、铜离、雕离。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又作昆邪王)归附汉朝。被封为常乐侯,赐食邑570户。太初三年(前102)卒,子广汉袭爵。

  • 阿格旺

    1914—1962蒙古族画家。内蒙古察哈尔盟正白旗人。自幼聪慧,喜在地上作画,描绘山水、花木、马牛形象。后进哈敦胡召庙,拜阿日布金巴桑宝为师,复从修缮庙殿的蒙汉艺人学镌刻雕塑技艺。临摹殿堂内千姿百态的

  • 追金鹿故事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开发景洪地区的传说。故事流传甚广,情节各异,内容大体相近。相传傣族首领叭阿拉武率大小头人及群众外出畋猎,天神为了把他们引到土地肥美而无人居住的勐脸(孟连)、勐梭(勐阿)、勐泐(景洪)等

  • 长没

    见“耶律只没”(1308页)。

  • 诺内

    ?—1707清朝将领。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达尔汉亲王※本塔尔第四子。康熙九年(1670),袭札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十四年(1675),以其叔镇国公扎木素越界逃离、遂与弟

  • 珲春厅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

  • 呕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呕罕卫、雅哈河卫。永乐五年(1407)底,呕罕河等处女真首领至京朝献。次年正月,与秃都河等7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倭肯河流域。该卫与明朝关系密切,是著名的

  • 兴圣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义宁国肃恭皇帝杨干贞年号。930年,仅1年。

  • 肇州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 伊穆河卫

    见“野木河卫”(20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