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土拨鼠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一。古代蒙古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当时土拨鼠多且易于捕捉,个人即可行猎。《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一人捕获的土拨鼠,把马都压得发颤。在缺乏食物时,牧民要捕捉大量土拨鼠充饥。其烤制方法别具一格,先剥皮,去内脏,然后用烧红的石块放入腔中,内外烘烤,熟后食之,别有风味。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一。古代蒙古族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当时土拨鼠多且易于捕捉,个人即可行猎。《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一人捕获的土拨鼠,把马都压得发颤。在缺乏食物时,牧民要捕捉大量土拨鼠充饥。其烤制方法别具一格,先剥皮,去内脏,然后用烧红的石块放入腔中,内外烘烤,熟后食之,别有风味。
见“毛忠”(359页)。
见“叱豆浑”(543页)。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
见“玛罕木特”(453页)。
清末教育家、文学家。一名仲律、字雪斋。甘肃兰州府全县(今榆中县)人。回族。咸丰三年(1853)乡试中举,同治十二年(1873)中进士,授知县。光绪(1875—1908)初任兰州五泉书院山长。娴熟儒家文
1906—1986中国当代历史学家。福建省福清县人。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即从事《道藏引得》等工具书的编篡。1935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蒙、元史,获博士学位。1938—1939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受业于
傈僳语音译,意为“生产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社会青年男女在春季生产劳动中产生爱情,至秋季,种下的庄稼熟了,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和睦”之意。金代女真人多有以此命名者,如乌古孙奴申、※完颜奴申、把奴申、粘葛奴申等。
早期藏学家。精通藏语文及藏族历史、宗教及文化。与藏族通婚,与藏族联系密切。从30年代起,即发表有关藏族的著述。 《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多载其文。其论述多取材于藏文原著及藏族学者,从其学者多人,其口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宋代已有之。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洪武五年(1372)置。初设司令1员,正六品;司丞1员,正七品。十五年(1382),分别改称大使、副使。以其距边境远,加以私茶盛行,不便互市,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