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蜡幔
蜡染古名。南方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之一。宋代已见记载:“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溪蛮丛笑》)。蜡染工艺制作方法,先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液态,用蜡刀蘸蜡液绘于布上。经染色,变成蓝、灰、红、棕等彩样。着色后,用清水加温将蜡溶化,即显现白色花纹。蜡染布原流行于我国苗、瑶、布依、侗、壮、彝等民族地区,现已在国际流行。蜡染布除用作服装外,也可用于装饰、装潢。成为我国出口工艺品之一。
蜡染古名。南方少数民族工艺技术之一。宋代已见记载:“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溪蛮丛笑》)。蜡染工艺制作方法,先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成液态,用蜡刀蘸蜡液绘于布上。经染色,变成蓝、灰、红、棕等彩样。着色后,用清水加温将蜡溶化,即显现白色花纹。蜡染布原流行于我国苗、瑶、布依、侗、壮、彝等民族地区,现已在国际流行。蜡染布除用作服装外,也可用于装饰、装潢。成为我国出口工艺品之一。
契丹部族名。一作窈介部。原为※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
地名。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唐代为灵州。西夏建国前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李德明的统治中心。宋咸平五年(1002)被继迁攻占。继迁因世爵西平,又受辽封为西平王,改为西平府,次年令弟继瑷与牙将李知白督众立宗庙,
1853—1918清末剧作家和表演家。原名德克俊,号仰天。举人。累官知县,旋被参革。光绪时,有感于戊戌变法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编剧《哭祖庙》,抒发爱国热情。另改编和创作多种京剧剧目。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采山坪、采花山、跳花山等。贵州西部、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较为盛行。是隆重节日之一。节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或七月。行期可达10余天,连续在几个花山的广场上进行活动。贵
古族名。始见于元初文献。亦称撒里畏兀、馺里畏吾、萨里辉和尔;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儿、西喇古儿黄番等。“畏吾”、“辉和尔”、“畏兀儿”、“伟古儿”即“回纥”、“回鹘”之对音。“撒里”一说为地名“
古代社会基本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指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即分别存在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他们是
1644—1729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鄂通武子。初袭父骑都尉世职。康熙十二年(1673),杨起隆等乘吴三桂叛乱之机,京城冒称朱三太子聚众起事。闻变驰告兵部,并奋勇冲入,生擒陈益、郑得胜等人
见“好屯卫”(937页)。
?—919契丹开国初重要将领。又作迪里古。字敌辇,又作迪辇。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表弟,※淳钦皇后亲弟。史载其性宽厚,臂力过人。尤勇猛,有胆略,凡闻敌至,即求驰赴,冒矢石,未尝少衄,欲胜方休。阿保
?—1076辽朝第七代皇帝兴宗之仁懿皇后。契丹族。为南府宰相※萧孝穆(圣宗钦爱皇后弟)长女。史称其性宽容,仁慈淑谨,姿貌端丽。凡遇正旦、生辰,诸国贡币,悉赐贫瘠。兴宗即位时,景福元年(1031),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