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
河名。藏语称“杂褚必拉”。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北源扎曲,南源昂曲,汇合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称此名。东南流入云南,穿横断山间,经过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南流出国境入老挝称湄公河,又经缅甸、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500公里,中国境内部分为1612公里。沿江居住着藏、独龙、怒、拉祜、佤、傣、白、彝等少数民族。
河名。藏语称“杂褚必拉”。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北源扎曲,南源昂曲,汇合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称此名。东南流入云南,穿横断山间,经过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南流出国境入老挝称湄公河,又经缅甸、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500公里,中国境内部分为1612公里。沿江居住着藏、独龙、怒、拉祜、佤、傣、白、彝等少数民族。
见“噶厦”(2498页)。
唐代罗甸王。系汉牂牁“黑卢鹿”默部第四十七世首领,称“鬼主”。开成元年(836)内附。会昌(841—846)中,封袭罗甸王,世有罗甸(今贵州省南部罗甸县地区),为贵州彝族先民之一支。
清代地名。又译乌兰固木。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西北(即今蒙古境内乌兰固木)。清初为准噶尔部辖地。以其肥沃,宜耕种,噶尔丹统治时期曾为准部屯耕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病死后,并于清。清朝政府遣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见“搜谐若鞮单于”(2194页)。
?—前60西汉大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右将军苏建子。武帝时,初为郎,后稍迁至移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及将返回,昆邪王姊子缑王等谋杀丁零王卫律、劫单于
元代零售小额茶叶的凭证。由茶运司执掌发放事,时茶叶实行专卖,商人须凭茶引始能通行货卖。茶区零斤采卖则凭茶由为照。每张限茶9斤。至元三十年(1293),改为3斤至30斤分10等。茶引课重数多,止于商旅贾
古城名、县名。公元四世纪吐谷浑所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黄河西岸。隋大业四年(608),炀帝遣宇文述等攻取此地,吐谷浑南走雪山。次年置县,为河源郡治所,隋末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九年(635),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