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此指大漠以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其地,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乌桓乘匈奴国乱、灾荒,击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后汉书·乌桓传》)。蒙古兴起后,兼并诸部,领有其地,自是,漠南地区为蒙古族分布驻牧之所。清代漠南指内蒙古。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此指大漠以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其地,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乌桓乘匈奴国乱、灾荒,击之,“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后汉书·乌桓传》)。蒙古兴起后,兼并诸部,领有其地,自是,漠南地区为蒙古族分布驻牧之所。清代漠南指内蒙古。
1875—1933变法维新的积极推行者。字鉴心。纳西族。云南丽江石鼓人。自幼受父周兰坪振兴实业思想的影响。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后被选送赴日留学,读师范科,为纳西族第一个留学生,留学期间,积极
见“阿旺绛贝楚臣嘉措”(1251页)。
见“二十四史”(6页)。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
见“杜度”(960页)。
清代六部侍郎。参见“阿礼哈昂邦”(1235页)。
清咸同年间贵州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天柱县坝平人。侗族。秀才出身。咸丰十一年(1861),响应太平天国在坝平发动起义,众至万人。攻皮厦,因清军及当地土豪联合镇压,坝平陷,率军至梁上、巴野(今三穗县属)
唐时南诏丽水节度使。纳西族。叶古年之五世孙。唐德宗贞元元年(785)置丽水节度,其父剌具普蒙为节度使。8世纪末,南诏不堪吐蕃之征调,有意暗中归唐,调回为吐蕃屯守金沙江北岸的数万军队,并与唐剑南西川节度
唐代夜郎郡公、牂柯领主。牂州(今贵州余庆,瓮安一带)人。据牂柯,拥兵数万。武德三年(620),请内附,唐任命为牂柯刺史并加封夜郎郡公。贞观三年(629),与谢氏各支首领相率晋京朝贡,唐以其地分设数州,
见“萧挞里”(19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