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漠北蒙古

漠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分布于蒙古中部戈壁北缘,故称。由于其所属部落,主要为达延汗子格哷森札赉尔遗裔之喀尔喀,故又称之为喀尔喀蒙古。初服属于察哈尔部,众分左、右两翼、7旗。左翼为格哷森札赉尔第三子诺诺和、五子阿敏都喇勒领之,驻牧于土拉河界。右翼为其长子阿什海达尔汉珲台吉、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四子德勒登昆都伦、七子鄂特欢诺颜共领,驻牧于杭爱山。两翼原无汗号,及左翼阿巴岱自藏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号斡齐赖赛因汗。寻右翼长赉瑚尔也称汗,一时两汗并立。后因阿巴岱孙衮布继位,自号土谢图汗,赉瑚尔子素巴第亦号札萨克图汗,驻牧于克鲁伦河之阿敏都喇勒孙硕垒号车臣汗,于是三汗并雄。崇德三年(1638),三部以察哈尔林丹汗为后金所灭,遣使献贡于清,与清建立初步藩属关系。顺治十二年(1655),以三汗及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遣使与清会盟,众被析为8札萨克。嗣因内部不睦,受准噶尔部长噶尔丹侵凌,纷纷率众南徙,被置于内札萨克蒙古近边。康熙三十年(1691),诸部于多伦诺尔朝见清康熙帝,正式表示归附清朝政府,清分别授其汗、诺颜等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各有差,使与内札萨克同列。所部被编为55旗。雍正三年(1725),以固伦额附策凌击准噶尔军有功,诏以其近地置19札萨克自为一部,以赛音诺颜号冠之,积前共4部74旗。乾隆中,以人口增殖,增至83旗,附辉特1旗,额鲁特2旗,分汗阿林、齐齐尔里克、喀鲁伦巴尔屯、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四盟。统称为外札萨克。

猜你喜欢

  • 乌古论礼

    ?—1219金大臣。本名六斤。益都(今山东益都县)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初充习骑,历任近侍局直长、副使、左卫副将军。因受衮王完颜永成名马玉带,解职,起为蒲速碗群牧副使,累迁武宁军节度。泰和年间(1

  • 怀朔镇

    见“六镇”(382页)。

  • 阿悉结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组成部分。又作阿悉吉。叶川(今楚河)西,后分为两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称阿悉结阙俟斤、阿悉结泥熟俟斤。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

  • 贺若敦

    521—565或569西魏、北周大臣。鲜卑贺若氏。先世为代人,后迁河南洛阳。北魏云州刺史贺若伏连孙,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之子。善骑射。大统三年(537),劝父从东魏颖州归西魏。次年,与河内公独孤信被围洛

  • 合榔

    见“门款”(135页)。

  • 张格尔条勒

    见“张格尔”(1181页)。

  • 胏渥氏

    见“叱卢”(542页)。

  • 结绳记事

    文字末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用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等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

  • 阿知立

    清代云南丽江府改土归流的主要倡导者。又作木知立。丽江白沙人。纳西族。为人豪迈机智,有谋略和卓识,为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代表人物。明清于丽江设流官通判,但大权操于土官知府手中,通判无法改变“土府暴敛肆螫,

  • 炳多优

    瑶语音译,意为“平地瑶”。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广西恭城、富川和湖南江华等地。居地较为平坦,又因长期与汉族多有交往或杂处,故在瑶族中生产力水平较高,大多说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