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族姓氏

满族姓氏

满族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姓,即哈拉(hala)。《皇朝通志·氏族略》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的满族姓氏646个,谱外姓33个,合为679姓。从这些姓氏中,可看出满族与金代女真人的源流关系。以《金史》与《通谱》所载姓氏对照,有对应关系的为:金姓完颜(清姓完颜、王甲),以下顺次为乌古伦(乌库哩)、纥石烈(赫舍哩)、徒单(都善)、女奚烈(钮祜禄)、兀颜(乌雅)、蒲察(富察)、颜盏(颜扎)、温迪罕(温特赫)、石抹(舒穆禄)、奥屯(鄂托)、孛术鲁(博都哩)、移剌(伊喇)、斡勒(倭哷)、纳剌(纳喇)、夹谷(觉罗)、裴满(费莫)、尼忙古(尼玛哈)、斡准(鄂卓?)、阿典(阿克占)、阿里侃(阿礼哈)、温敦(温都)、吾鲁(珠噜)、抹颜(穆颜)、都烈(都哩)、散答(萨克达)、呵布哈(罕楚哈)、乌林答(乌灵阿)、仆散(布萨)、术虎(珠赫哷)、古里甲(瓜尔佳),合计31姓。除上述外,满族姓的来源特点:以地为氏,如佟佳氏,马佳氏;以部为氏,如瓜尔佳氏、完颜氏;以姓为氏,如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因居地变动更改新姓,如依尔根觉罗氏因迁居异地,分别改为蒙鄂罗氏,巴雅喇氏;以父名为姓,由于满俗“称名不举姓”,乾、嘉时代普遍出现子名首字从父名之首字,孙再从父名之首字,首字渐成为姓氏,如大学士阿桂从父阿克敦首字“阿”为姓,这是受汉族以首字为姓的影响。清朝末年以首字为姓的情况日渐增多,一般是随汉姓,名之前冠以张、王、李、赵等;或取《百家姓》以外汉字为姓,如名前冠以阿、布、西、仓等字;或沿金代所冠之汉姓,如完颜为“王”等;或谐本姓之音取对应汉字,如他塔拉氏为“唐”等;或以译义求相近汉字,如倭赫,汉译为石头,即取石为姓;或以某物为标志取相应汉字,如爱新觉罗黄带子,取姓为黄;或沿用明朝的赐姓等。在满族众多的姓氏中,著姓除爱新觉罗氏(译汉为金)外,素有八大家(姓)之称。八大姓各地所指有差异,通常是指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和齐佳氏,多为清室后族。下列满族姓氏对应汉字举要表:

满姓所冠汉字姓满姓所冠汉字姓满姓所冠汉字姓
瓜尔佳氏
舒穆禄氏
赫舍里氏
爱新觉罗氏
关、白、石、鲍、汪
徐、舒、朱、宿、郑、肖、万
高、康、赫、张、何、卢
金、肇、罗、德、洪、依
马佳氏
他塔喇氏
西林觉罗氏
阿颜觉罗氏



库雅拉氏
赛密勒氏
札库塔氏
乌苏氏



吴、朱

猜你喜欢

  • 牂柯考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汉族)撰。内容详考古“牂柯”(国、江、郡)的来源、盛衰史事,观点与其师长莫与俦※《牂牁考》一文大同小异。为研究贵州古地古族

  • 堆穷

    藏语音译,又作宁穷、娘穷,意“小户”、“贫弱户”。此称元代已有。西藏民改前,因劳力弱未被农奴主分予“差岗地”,较※差巴地位更低的一个社会等级。其中一部分仍被固着在所属农奴主的领地内,被分予少量※工资地

  • 吉登

    藏语音译。旧时西藏地方政府给各领主分封土地时发给的文诰。得由地方政权派官员会同当地有关人员察看地界,在文诰上写明属何人占有,四至界限等等。倘此后与邻近领主发生纠纷,即以此为凭断决。这是封地文书中效力最

  • 甫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野人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与纳木河卫、哈鲁门千户所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佛尔们河卫,并说该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南45里。出库今有据

  • 号纸

    土官授职凭证(类似委任状而记录有关事项)。清制:凡投诚归顺钦准承袭或封赐的土官,须由兵部武选清吏司给予“号纸”,上书功次来历,宗派亲疏及所授职名。经兵部在此与所存《世职顶辈簿》专页骑缝用印,即将印一半

  • 呼岱巴尔氐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号达尔汉伯克。乌什人。乌什郡王品级※霍集斯次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随父附清。翌年,随布拉呢敦招抚南疆,住库车。二十三年(1758)三月,闻大小和卓布拉呢敦、霍

  • 空齐舞

    满族早期传统民间歌舞。亦称莽式舞。一般在新岁或喜庆宴饮时举行。届时,主客男女翩翩起舞。其舞为两人相对,各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式”。其中又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舞时一人唱歌,余皆拍手,并

  • 鼓楼

    侗族地区独特的建筑物。又名“古楼”、“楼”、“百”。因楼内置鼓得名。明代已出现,今存者多分布于黎平、榕江、三江、通道、龙胜等县,均系清代所建。多位于寨子中央,为群众聚众议事、交流集会和夏夜纳凉之所。高

  • 昆陵都护府

    官署名。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分西突厥东部地置。初隶※安西都护府,后属北庭都护府。辖碎叶水以东西突厥五咄陆部故地。下统有匐延(今额敏河流域)、嗢鹿州(今伊犁河流域,东至哈什、空格斯两河流域,西至查

  • 品阿西

    旧时※“契”组织的一种,是朝鲜族邻里间互助换工的劳动组织形式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遍布于农村。可在打柴、盖房、捣米、织布等劳动中换工互助,亦可出牛帮助耕种。参加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换工期间,出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