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族

满族

民族名。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满洲。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建州、海西女真为核心,吸收散在东北各地女真诸部及其他各族成员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秦时的肃慎,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一勿吉,隋、唐时的靺鞨,五代至宋、元、明时的女真。元末明初,以猛哥帖木儿为首的斡朵里女真与阿哈出为首的火儿阿等部女真从东北黑龙江向吉林、辽宁,相继南徙。受明管辖,设卫命官,朝贡臣服。明万历(1573—1620)中,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其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统一东至海滨,西达开原,北抵嫩江,南至鸭绿江流域的女真各部。创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推行“计丁授田”和重农屯田政策。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正式废诸申(女真)旧名,改称“满洲”。崇德元年(1636),改“后金”为“”。同时,提倡耕垦树艺,奖励耕作,增设旗制,仿明之制,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影响下,社会由奴隶制急剧向封建制转化。顺治元年(1644),满族入关,形成满汉杂居局面,原操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16世纪末创制的本民族文字一满文。经二百余年的变化,现除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部分老年人外,均已通用汉语文。曾信仰萨满教。1911年,清王朝满族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结束了八旗制度束缚,同各族人民一道反抗内外反动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人口有982万余(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余散居在河北、新疆、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和北京、成都、西安、广州等市,即东至滨海,西到新疆、西藏,南达台湾,北接内蒙古的广大地区。近年落实民族政策,先后在辽宁、河北、吉林等省建立有凤城、新宾、岫岩、青龙、本溪、宽甸、北镇、丰宁、伊通、清原、桓仁等10余个满族自治县及近百个民族乡。农业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余在工商文教各项事业及军政部门服务。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 阿史那元爽

    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显庆二年(657),随父出南道,与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联军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贺鲁兵败奔石国,受命与萧嗣业率兵穷追,虏贺鲁归。以后事迹不详。

  • 齐旺巴勒斋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札萨克图汗※巴勒达尔长子。初授一等台吉,赐公品级。乾隆二十五年(1760),扈从乾隆帝木兰行围,赐孔雀翎。二十八年(1763),

  • 马发发漏

    高山族语音译。旧时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一种协作组织。由若干户自愿组合而成,凡参加者不论该户土地和劳力多少,农忙时均需将全部劳力投入生产,共同协作。后来发展为每户只出一个劳力轮流互助,成了一种换工组织,称

  • 内蒙古军政学院

    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1945年12月18日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于张家口创办。乌兰夫兼任院长。学院设教务处和院务处。学生来自察哈尔、锡林郭勒、巴彦塔拉、乌兰察布盟的蒙古族。学习的课程,

  • 果尔敏商坚阿怜

    见“长白山”(365页)。

  • 都厚巴

    蒙古族的膳食之一。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作法是:在锅里放牛肉块,煮至八成熟时放米,加大枣和红糖,煮成干粥即成。该粥营养丰富,热量大,多在寒天食用。当地的俗话说“吃了都厚巴,数九寒天也不怕”。

  • 莫何

    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号。诸史籍亦译作莫弗、莫贺弗、莫何弗、莫何去汾、莫贺咄、莫弗纥等。见于匈奴贺兰部、乌桓、柔然、高车(敕勒)、室韦、契丹、乌洛侯、突厥等民族。《通典·边防十三·突厥上》云:“

  • 崇祥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四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次年,改延禧监、崇祥监。四年,升崇祥院。泰定四年(1327),复改为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文宗天历元年(13

  • 杀虎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5路驿道之一。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内阁学士德珠负责建立。杀虎口因在西,称为西口。从北京至杀虎口930里设14站,从杀虎口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210里,除杀虎口内地所设1站外,

  • 噶尔旦木巴

    见“噶勒达玛”(25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