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湘西苗文

湘西苗文

苗语湘西方言文字,简称湘西苗文,是建国后为苗族新创的3种文字之一。湘西苗文是本着尽量与汉语拼音方案汇通的原则而设计的。是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乡腊乙坪寨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文字。声母共有48个,除了与汉语相同相近的b、 p、 m、 f、 w、 z、 c、 s、 d、 t、 n、 l、 zh、ch、 sh、 r、 j、 q、 x、 y、 g、 k、 h等23个声母之外,还有带鼻冠音的闭塞音声母,各个不同发音部位的鼻冠音一律用n表示,如nb、 np、 nz、 nc、 nd、 nt、 ndl、ntl、 nj、 nq、 ngg、 nk、 ngh、 nkh等;清化的鼻音、边音声母,用在鼻音、边音前面加h表示,如hm、 hn、hgg、 hl;卷舌塞音、鼻音声母用在舌尖中音字母后面加r的方法表示,如dr、 tr、 ndr、 ntr、 nr; dl、 tl、 ndl、ntl中的l,并非边音,而是清边擦音;小舌塞音声母用在舌根塞音后面加h的方法表示,如gh、 kh分别表示[q] [qh];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用ng表示舌根鼻音,带鼻冠音的舌根塞音g写作ngg。韵母共有35个,其中a表示展唇后低元音,ao表示圆唇后次低元音,ea表示展唇前低元音,eu表示展唇后次高元音,ou表示展唇后高元音,an表示鼻化展唇前次低元音,其余的单元音、复合元音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同。声调有6个,实际调类仍然是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只不过是阴入并到阴上,阳入并到阳上而已。声调用字母表示,分别是b、 x、 d、 l、 t、 s、其调值分别为35、 31、 44、 22、53、 42。湘西苗文主要适用于湖南省花垣、凤凰、保靖、吉首、古丈、龙山、新晃侗族自治县、麻阳,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等县市说湘西方言的苗族、约计有82万人。湘西苗文方案系1956年10月在贵阳召开的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上通过。1957年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

猜你喜欢

  • 萧合卓

    ?—1026辽代大臣。字合鲁隐。契丹族。突吕不部人。史载其以久居近职,明习典故,善应对,故得帝宠。入仕初为本部吏,以勤恪为圣宗所闻。统和初年,补南院侍郎。十八年(1000),得权臣韩德让荐,升中丞。二

  • 滕定

    ?—1440明朝将领。蒙古族。燕山左护卫指挥使※瓒住子。初为金吾卫指挥使。永乐八年(1410),因扈从北征北元军,晋都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复以节次征进功,擢右府都督佥事。宣德四年(1429

  • 潘罗支

    ?—1004宋代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清代译作博罗齐。祖籍潘州(今四川松蕃)。一说为西藏膨域人。嗣为首领后,奉行西联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附宋抗夏政策,势力寝强。咸平四年(1001)

  • 石城

    古地名。唐征高丽记事中的石城所指有二:(1)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将牛进达等从莱州(今山东掖县)渡海攻取之石城,为今辽宁庄河县西北50里处城儿山古城(一说为该省境内叆河下游南岸石头城村的石筑山城址

  • 白龙江

    即“羌水”(1139页)。

  • 觉罗吴默讷

    ?—169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由侍卫累官内大臣。康熙十六年(1677),奉命同一等侍卫塞呼礼等往查长白山形势及清室祖先发祥地,以酌定祀典。由盛京至吉林乌喇地方,最后达长白山。返京后,奏报勘察详情

  • 西夏事略

    书名。(1)宋王偁撰。1卷。本书记党项拓跋氏兴起至西夏李元昊建国之史实。曹溶《学海类编》收有此书,实即王偁《东都事略》卷127至128中之《西夏》附录。(2)清陈崑撰,16卷,未见传本。《清史稿·艺文

  • 川军入藏

    清驻藏大臣联豫整顿藏务,奏调四川军队入藏,以恢复中央驻军西藏之旧制,巩固边围。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调四川知府钟颖统领川军赴藏。西藏地方政府一面停止对驻藏大臣之供应,一面派藏军以练兵为名聚兵于江

  • 寨官

    宋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官名。时朝廷在广西左、右江流域置5寨(一说左江4寨、右江4寨)、宜州5寨、融州钦州各2寨、琼州(今海南,时属广西)3寨、桂州1寨。每寨设巡检、知寨、都监、主簿各1人,总称寨官。由朝

  • 归忠保顺可汗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