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密里
即“哈密”(1630页)。
即“哈密”(1630页)。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初“磨些蛮”的同音异译。仍居于唐南诏时期的地方。《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治在丽江之东,雪山之下。昔名三赕,仆繲蛮所居。其后么些蛮叶古乍(年)夺而有之,世隶
藏族进步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四川省巴塘等县将要获得解放前,由中共藏族党员平措汪阶指导当地部分藏族进步青年建立。曾为迎接解放、建立当地人民政权、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以及协助进藏部队开展西藏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见“合撒儿”(835页)。
见“阿古柏”(1202页)。
吐蕃※达磨赞普后裔。又名天喇嘛益西约,简称“拉喇嘛”(即天喇嘛),汉译“智光”。初名阔日(一说松埃),又名“提瓦热咱”。因阅读先祖史籍,遂将政权交其弟,决心出家,开王族弃政为僧之例。宋至道二年(996
?—1885清朝将领。字和甫。满洲镶蓝旗(一说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初年,从僧格林沁征山东、湖广捻军,从驻防兵升骁骑校,赏戴花翎,赐“巴图鲁”名号,以佐领补用。十年(1860),克太湖,擢协领
中国伊斯兰教宗教制度。又称“阁的木教坊制度”或简称“阁的木制度”。“阁的木”,系阿拉伯语“古老”之意,是中国伊斯兰教中最古老的教派,亦称“老教”或“老派”。此制是老教以教坊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宗教组织制度
蒙古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蒙古语称“毕喜拉格”。多为牧民自制,其方法是:把鲜奶放在盆、罐等容器里,待发酵后开始出现分离现象,这种沉淀后的凝状物便是奶酪。在冬天,牛奶难于发酵,就放入锅内加温,一边搅拌
藏语音译,意为“整事大相”。吐蕃官名。《新唐书·吐蕃传》谓:“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职司同唐之“谏议大夫”,即对圣谕提出意见,以便使经修正之旨意和政令下达。一说其职责相当于唐之“监察御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