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北

海北

地名。位于青海东北部、青海湖以北。东南接互助、大通、湟中、湟源等县,西连海西天峻县,南与海南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邻甘肃古浪、天祝、山丹、民乐等县。古为西羌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于今海晏县设西海郡,置太守。南北朝至隋历为鲜卑族南凉政权和吐谷浑所据。唐置威戎军,不久没入吐蕃,吐蕃王朝崩溃后,海北出现豪酋争霸不相统属的局面。至宋成为唃厮啰政权与西夏人长期争夺之地。元代归吐蕃等处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洪武二年(1369)至十六年(1383)明朝先后招抚蒙藏各部,于撒里畏兀尔(今海北州辖境)设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塞外四卫”。正德五年(1510),原驻牧河套之东蒙古亦卜剌因反抗其主达延汗,兵败,越祁连山入海北,原游牧于该地之藏族大部被迫迁往黄河以南。隆庆五年(1571),土默特蒙古俺答汗西攻瓦剌,兵败,入据青海湖一带,留其子丙兔驻守,并建仰华寺,于此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会晤。崇祯九年(1636),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占领青海全境,将青海分为左右两翼,海北地区属左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青海蒙古诸台吉归附清朝。雍正三年(1725),编青海蒙古为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后青海蒙古人口锐减,海北地区空旷,黄河以南藏族日益强大,乘机渡河向北移牧,蒙古不能御。清朝行“抑藏扶蒙”政策,以武力阻止藏族部落北移。马步芳统治青海时,于海北农业区实行保甲制,牧区仍保留千百户制度。1953年建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著名的“门源马”。

猜你喜欢

  • 勐龙傣族反土司斗争

    1913年,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傣族人民不堪土司压迫剥削,在岩宰领导下揭竿起义,参加斗争者达3000人,攻破勐龙城,将土司驱逐出境。岩宰等打开土司谷仓,将粮食发放给农民。土司逃匿于森林,遣人向思普沿边行政

  • 兀鲁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呼鲁河卫,并说清代有呼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流入赫尔苏河。

  • 毋单

    古县名。西汉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一说在云南路南县。南朝梁废。其地今有苗、彝等民族居其境内。

  • 镇守太监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 乙毗咄陆可汗

    唐代西突厥北庭可汗。又作欲谷可汗、咄陆可汗。原为欲谷设,又作乙毗设。贞观十一年(637),与统吐屯联兵攻沙钵罗咥利失可汗。次年东厢咄陆部拥其为汗,建牙镞曷山,谓之北庭,统伊列河以西地。自是西突厥分为南

  • 居力盖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南右翼末旗”(1453页)。

  • 重熙增币

    “澶渊之盟”后,辽宋关系的重要事件。重熙为辽兴宗年号。“澶渊之盟”(1004年)后,辽宋间友好往来,边境安定。直至重熙十一年(1042),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北宋违澶渊誓书所定“不得创筑城隍,开掘河道”之

  • 玉树调察记

    书名。周希武撰。是书为作者1914年随民国政府勘界大员周务学在玉树的考察记。全书原分上、下两卷,附宁海纪行一卷。1919年商务印书馆刊行。因印数有限,1986年青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吴均校释重新印制发行。

  • 门巴族传统民居。门巴语音译,意为“石砌碉堡”。与藏族碉房的建筑形式有相似处,又独具特色。房高而坚固,呈四方形,石砌的四周墙壁厚且略向里倾斜,以木作柱,房顶为双斜面的薄板瓦,上压石块。通常为3层,楼层间

  • 水尽源安抚司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洪武七年(1374)置。以自四川巴县移住之唐进宝为水尽源通塔坪长官司长官。十四年(1381)废。永乐五年(1407),招回逃散土民,复长官司。以唐思文任长官,隶容美宣抚司。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