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洪亮吉

洪亮吉

1746—1809

清代文史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参预修撰《高宗实录》,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以直言朝政获罪,谪戍新疆伊犁,翌年赦还原籍。自是绝意仕进,潜心治学,别号更生居士。通声韵训诂之学,长于治史,尤专精于疆域地理沿革,所为文以有关文字学与舆地之作倍受推重。所著三国、东晋、十六国《疆域志》皆属史地结合精品,于民族史研究多有裨益。《比雅》、《春秋左传诂》亦反映其文字方面的精湛造诣。生平著作连同诗文集共达20余种。据著录载,撰《西夏国志》16卷,未见传本;一说此书未成。

猜你喜欢

  • 迪里

    见“敌烈部”(1882页)。

  • 金附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为车师附近小国,因侵盗车师而被车师王攻破。清代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认为其地在吐鲁番的胜金口。但胜金口是峡谷之口,不宜聚居,金附当在今新疆吐鲁番县东胜金一带。

  • 都指挥使

    官名。统军将领的称谓。名称始于五代,宋元因之。明沿其称。洪武八年(1375),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设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为省一级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综理司事,掌印信,统辖下属诸卫所

  • 外相

    唐吐蕃主管外事之职官。为“纰论”之意译。详见“纰论”(1265页)。

  • 汉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汉人、渤海人民事制度的称呼。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沿袭汉官官名,

  • 玉保

    ?—1757清朝大臣。蒙古镶白旗人。乌梁海济勒门氏。初任理藩院笔帖式,累迁郎中。乾隆三年(1738),升侍郎。八年(1743)、十二年(1747),二次率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礼佛。十六年(1751),迁

  • 马特本

    契丹语官名。初为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之长官;后弥里长官改为※辛衮。

  • 河源郡王

    封爵名。唐贞观九年(635),诺曷钵嗣为吐谷浑王,因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十二月,唐遣军平定吐谷浑动乱。次年,遣使至唐,请颁唐历,奉唐年号,并遣子弟入侍,遂受唐封为河源郡王。

  • 见“番”(2263页)。

  • 交钞

    ①金代的纸钞。贞元二年(1154),海陵王迁都燕京后,户部尚书蔡松年请据宋代钞引法,印制“贞元交钞”与钱并用,分大钞和小钞2类。面额为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者为大钞;面额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