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陇吐蕃部落
吐蕃占领敦煌等地后设立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由原13乡等改置。据汉藏文敦煌文献载,有:悉董萨部落、曷骨萨部落、上部落、丝棉部落、擘三部落、僧尼部落、下部落、中元部落、行人部落、撩笼部落以及才多部落、勃朗三部落、桑卧部落等。其组成包括汉藏等族。敦煌汉文卷子曾提及“二州六镇耆老及通颊退浑十部落三军蕃汉百姓”。各部落由“部落大使”、“仓曹”、“支计”等管辖。
吐蕃占领敦煌等地后设立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由原13乡等改置。据汉藏文敦煌文献载,有:悉董萨部落、曷骨萨部落、上部落、丝棉部落、擘三部落、僧尼部落、下部落、中元部落、行人部落、撩笼部落以及才多部落、勃朗三部落、桑卧部落等。其组成包括汉藏等族。敦煌汉文卷子曾提及“二州六镇耆老及通颊退浑十部落三军蕃汉百姓”。各部落由“部落大使”、“仓曹”、“支计”等管辖。
即“仙人柱”(571页)。
蒙古官员。亦作寨桑、斋桑。汉语“宰相”之音译。自元代沿袭下来,绝大多数为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属“赛特”(善人、贵人、大官)之列。达延汗时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诸
古地名。春秋末年越国东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东至鄞”,在今浙江鄞县境。
?—1388明代蒙古太子。孛儿只斤氏。※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子。在北元和明朝的对立中,随父辗转于漠北各地,伺机重新入主中原。北元天元九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可汗大本营在捕鱼儿海(今贝尔
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1641清太宗皇太极之妃。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之姊。崇德元年(1636),封关睢宫宸妃。有宠于太宗,生子,特大赦,子2岁夭亡,未命名。六年(1641)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
一作也克吉儿。元代党项(唐兀)人。右丞相乞台普济之子。年22从元武宗于北庭,以勇武著称。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又进知枢密院事。至大元年(1308)兼仁虞院使,拜御史大
“宁贯”,景颇语,意为“野兽的腿”。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的山官利用政治特权对群众敲榨的一种方式。规定凡在某一山官辖区内的百姓,每当猎获到野兽和杀牲祭鬼时,必须送给山官一条后腿,表示承认受山官的管辖。所
唐※“西山八国”诸羌之一。在今四川西北部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中下游的理县及黑水河上游黑水县一带。与※哥邻羌相邻,居民交错而居,关系密切。南朝宋元嘉元年(424)夏,西秦乞伏炽磐遣镇南将军吉毗率步骑万人,南
?—1196蒙古国建立前塔塔儿部首领。又译蔑古真薛兀勒图。原臣属于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乘金左丞相夹谷清臣北征合底忻(哈答斤)、山只昆(散只兀)等部得胜回师之机,拦夺金军羊马、辎重,叛金。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