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马宣抚司

沙马宣抚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其先人为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土著。所部宋代称“沙马部”,或作“沙麻部”、“沙骂部”。元、明以来,迭为雄长,清初首领绝嗣,由贵州水西彝族安邦彦后裔入赘继承,又称沙马安家。康熙四十九年(1710),首领安韦威归附,题准授予安抚司安抚使。颁给印信、号纸,衙门设于古尼拉达之期木(欠磨)。嘉庆(1796—1820)时安定国承袭。管有那多、厄乌、咱烈山、撒凹沟、结觉五土目。彝民15330户。每3年贡马13匹,赴建昌镇标中营上纳。咸丰后不再继续奉诏承袭入贡,但仍掌握官印,自行传袭宣抚司。至解放时土司为安登俊。辖地有金阳县及昭觉县东部、美姑县南部。因不断受黑彝攻击,势力范围逐步缩小。

猜你喜欢

  • 妈打扒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 和隆武

    ?—1782清朝将领。满族。马佳氏。一等伯※和起子。初隶满洲镶蓝旗,后因功以本佐领抬入满洲正黄旗。父死,袭一等子,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1771),袭佐领。三十七年,随护军统领明亮征金川,攻甲尔木

  • 春酒会

    见“议榔”(614页)。

  • 卓其笃

    清代台湾高山族抗美首领。又称卓杞笃,笃其卓。凤山县琅峤尾龟仔角十八社头人。同治六年(1867),美船“罗佛号”在台湾南部七星岩遇风触礁,乘小舢板于琅峤尾龟仔角登陆,被当地高山族人袭杀。美国政府借机命海

  • 哈剌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收养子俗

    古代蒙古社会习俗之一。民族部落间进行战争时,获自敌人屯营中的幼童,通常都不杀掉而收作养子。养子虽不能加入养父母的氏族,却可得到收养氏族的保护,并与养父母的亲生子享有同等财产继承权,可分得一小部分份额。

  • 土都督佥事

    官名。明朝授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职衔,秩正二品,地位次于土都督及土都督同知,参见“土都督”(66页)。

  • 长子出征

    蒙古第二次大规模西征。又称“拔都西征”。元太宗七年(1235),窝阔台汗召集诸王大会,定议出兵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兵,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遣长子从征。因长子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

  • 六米

    见“陆米”(1187页)。

  • 西域国

    见“花剌子模”(999页)。